人民公社的水利建設
文章來源: 我冇醉2016-02-23 18:44:13

發了幾篇兒時捉蝦的文,故鄉的江海衝(我找不到普通話和廣府話的正音,四邑話的蔥音)河如影像般一一在腦海中浮現。講到水利,就有必要科普一下粵語水係的稱謂。說鳥語的南蠻廣東佬,連水文的稱謂都有異於其他文化語係,江海衝河坑,好像是這樣由大到細的分,但又好像不是。珠江,廣東最大的水係;大洞海,睦洲海,沙仔海,橫坑水是三冮鎮的大河,以前去外地都要搭一次或兩次橫水渡(平板船);衝是海流入三江鎮的分枝,我們兒時遊泳,遊水洗澡的地方;河就由衝入田的中心河,小河,捉魚捉蝦的地方;坑就是山溪和去水渠,水坑。

珠江三角洲,旱應該不是問題,洪和漏是收成的最大的隱患,以前常常有擔捧企(梯子)去割禾的事,收割時正好碰上水浸田,我開始認為太深,要用梯子爬下去來割,後來才知道梯子是橫著用,割了的禾放在浮在水麵的木梯和竹梯,再拖到高處脫穀。公社成立初,就開始全力修建堤壩,父母講他們那時是挑燈夜戰,甚至到工地上過夜,人多力量大,大大小小的堤壩將新會的田地分成無數的田圍:二聯圍,交祖圍,利生圍,紅興圍等。每條衝河的交接口都用水泥建了水閘和一個機械排灌站,幾條大衝的閘是用鐵門閘水,其他的就用木材,河的入水口是埋在大堤下的水竇,中心河的水竇也有木閘,入水口由於長年的衝刷,水位是全河最深,蝦螺,鰍 魚最多,這常是我們釣蝦的好地方,水竇口被人投標,每年都會抽幹一次,投標和現在拍賣一樣,下盲標,價高者得,錢歸生產隊,中標者,那條河的一年水產都歸他,所以有時我們在水竇口釣蝦會被人趕。。
 
這些父輩做斷腰(不是斷背)的水利工程,基本確保了每片田,旱灌水,漏排水,旱漏保收,航運暢通。當然世事無完美,我們生產隊的田大多低窪地,夏天暴雨時, 地麵的熱水,一下子就聚到那些田裏,雖然排灌站趕緊排水,但損失巳造成,我們生產隊的產量多數會比其他隊小點。不知誰定下的規則(父親告訴我的),交公糧不是按年產的百分之幾,而是按土改時評下的預算來繳。土改時那班人為了表現積極,不結合實際,報多不報少(是不是似曾相識),量田時,田頭田尾,田埂,水渠都計進去,實耕麵積比報上去的少了不少。曾當過隊長的父親,每提起這事都破口大罵,齒德裏幾個生產隊是大隊中最艱難的。
 
公社有水利部負責排灌,清理河道,生產隊負責起閘關閘,起竇放竇,管理分明精細。航運時,所有支流的水閘都關上,確保主幹河衝的水位。那片田需要浸地,就放那片的水竇,其他不需要水的則一無影響,反之排水幹田同理,夏初排水是捉禾蟲的最好季節,那時水質好,沒汙染,禾蟲好收成,我姨丈有時一個早上就捉一板船,幾千斤,現在想找一斤都難。那幾條大堤保護了三江區一方水土,生活在那裏十六年,從未見過水浸街,一改三冮有海白茫茫的格局。
 
因為水利的管理,水產多而鮮美。現在是死水一片,衝河都斷流,不能再稱為水鄉了。就農村發展而言,改革開放時,應保留鄉村的水利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