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問題,從台灣228事件可見一斑
文章來源: 305122019-07-02 07:13:06

當初陳水扁上台時,我曾去了解台灣的一些曆史。其中228事件對台灣後來的曆史有非常大的影響。

我這裏引用的是wiki的內容: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8C%E4%BA%8C%E5%85%AB%E4%BA%8B%E4%BB%B6

1945年,國民政府接替日本治理臺灣,然而來台的軍政人員,甫經歷中日戰爭,抱持著勝利者的優越感對滿是日本風的臺灣生起排斥與歧視的心態[10]:38[11](pp101-102)[12]:41[13][14][15] ,而長期在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人民,對於當時中國的社會風氣、生活習慣、衛生條件等缺乏瞭解,見聞了來台人員的言行之後,由原本的滿懷期望轉變成失望[16][12](pp41、43-44)[17][14][18][8][19],又因來台人員的法紀觀念不佳而接連發生違法犯紀情事[20]:23[21][12](pp37-39)[14],與臺灣日治時期的軍政效率和治安形成明顯對比[22],使得臺灣人民對國民黨與長官公署感到反感[23][24]。於是在政策不善[註 1]、軍紀不佳、官員貪腐[13]、經濟通膨、民眾失業、經濟倒退、歧視打壓等情形下[13][25],導致官民關係愈趨惡劣,終於因一起緝菸血案而使累積一年多的民怨爆發[15]

這部分並沒有具體講如何“原本的滿懷期望”。在後麵的“事件發生背景”提到

“在日本的統治下(1895年至1945年),臺灣的近代化有出色的表現,但仍然屬於殖民地的角色,政治上的壓迫與經濟上的榨取使臺灣人飽受壓迫[12]:43,此種對日本的不滿情緒後來轉化為對中國的熱烈期待。1945年10月5日,「長官公署前進指揮所」主任葛敬恩中將首先率領幕僚抵台並發號施令[20]:4[12]:24,結束臺灣自日本宣布投降以來的「政治真空期」[11]:13。10月17日,陳孔達的國軍七十軍三千人連同政府官員,在盟軍飛機的掩護下,於浙江寧波美軍運輸艦載運護送至臺灣基隆登陸,並進入臺北市,滿懷期望的三十萬民眾砌成人牆夾道歡呼熱烈迎接[20](pp4-5)[11]:20-26[13]。1945年10月25日,陳儀將軍代表麥帥委任的盟軍將領蔣介石來臺接受日本第十方麵軍的投降,於此日起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正式代表同盟國接管臺灣。”

所以當時有30萬人自發夾道歡迎國民黨接管人員。人們都不願意當殖民地下二等公民。當聽說本文化的人接管,自然充滿期待。

國民黨台灣當局跟台灣本省人的矛盾產生,也在事件發生背景”中提到,與我所看到的其他回憶沒有太多的矛盾。如果想了解,可以去看看。

事件的綜述

"二二八事件臺灣於1947年2月27日至5月16日發生的事件。1947年2月27日,因專賣局查緝員在臺北市查緝私煙時不當使用公權力造成民眾死傷,引起28(次)日的陳抗傷亡,更擴及後續臺灣民眾大規模反抗政府與攻佔官署。事件中,臺灣民眾大規模反抗政府與攻擊官署,本省人外省人報復攻擊,國民政府派遣軍隊逮捕與鎮壓殺害臺灣民眾。事件造成民眾大量的傷亡,然而傷亡人數眾說紛紜[1][2][3],由數百人至數萬人不等。[4][5][6][7]

此事件亦稱作「二二八大屠殺」[8]、「二二八革命」[9](pp14-16)、「二二八起義」、「二二八事變」、「二二八慘案」、「二二八民變」等。"

所以,殖民地的二等公民,由原來熱烈歡迎,充滿期待,隻經過兩年,變成流血衝突。

我們都知道,香港雖然回歸,但仍有非常大的自治權。所以似乎跟台灣當初接管的情況不同。

不過,有所不同的是,現在是個信息快速傳播的時代。香港也一直是個開放自由的城市,不管是回歸前,還是回歸後。

中國發生的事,香港人可以在新聞媒體上看到,大陸人反而可能看不到。也就是說,當大陸人還在謠傳“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時,香港人可以親眼從媒體上對比外國的月亮和中國的月亮。當然,香港人也可以隨時對比外國和中國的政府管理,社會人文狀況。

這就好像,香港可以直接對比台灣收回前(日據殖民地類似香港殖民地統治情況)和台灣回歸後(國民黨接管對比中國大陸統治情況)。

不幸得是,在香港回歸之前,香港人曾有大規模的移民現象。據說是,能移民的都移民了。可以想見,香港人對比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