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與華人一代移民
文章來源: 全真龍門2012-05-04 09:02:54
       我登陸一年多後,我隔壁的魁瓜曾隔著柵欄對我老婆說,你老公是個很奇妙的家夥。跟他說法語,他用很標準流利的法語說,“對不起,我不會法語。”跟他說英語,他用更標準流利的英語說,“對不起,我不會英語。”

        中國有句俗話叫,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故而我這種“奇妙的家夥”,在最初的一兩年裏,都是泡在唐人街,跟那幫錢多得沒地方花,又退休了沒事做的社團老大們一起喝茶,“湊份子”聚餐慶祝個什麽東西。故而結識了一些“世外高人”。

        這些已經是三代、四代的台山老僑中,世傳中醫的還不少,由於靠收鋪租就過著很舒坦的生活,故而沒幾個還在開館行醫的。這些前輩,雖多年不臨床了,但心得與經驗還是有的,特別是對本地氣候與疫情變化更是心得頗多,因而常向他們請教一二。

        有次喝茶時,一前輩說了句,會用柴胡,在這邊做中醫就不會餓死。當時在這臨床不多,雖然也用過一兩次柴胡劑,但並不給我映像有多深。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這邊臨床遇到的“怪病”越來越多,體會了那前輩的一句話,會用柴胡,在這邊做中醫就不會餓死。

       其實在北中醫的兩大高手,胡希恕人稱外號大茶壺,以善用大柴胡加減治雜證聞名。劉渡舟一向以善用小柴胡加減治雜證聞名。兩人都是用柴胡的高手,有著特定的環境和時代的背景。

        從七十年代後,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人們越來越多的傾向先用現代醫學技術治病。隻有等現代醫學久治不效,病人才轉而找中醫。這時的病人,多數是遷年不愈、往來交戰的少陽柴胡證,故而用柴胡幾乎成了八、九十年代中醫的主藥。

        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尤其是“科學”的洗禮更為廣泛後,輪到中醫手裏的,全剩下是被醫生婉轉地告之,此病治不好了,幾乎個個都亡陽欲絕之人,故而前幾年,因為中醫用重劑溫陽,而讓很多已無望的病人,又重新活了回來。讓很多中醫人歡欣鼓舞,從而有點矯枉過正,見病人就用重劑溫陽,以至於病人明顯地藥物中毒了,還在說這是正常的“排病反映”。

        加拿大由於醫療是免費福利的,故而重症、急症輪到中醫的,最多也隻是太陽傷寒。一般一劑麻黃湯或是葛根湯就能解決。這免費的,排隊等,就讓很多華人不可接受了。故而中醫的“生意”都還不錯,包括我這種不開館、不做廣告的。

        輪到我這的,幾乎都是上醫院查,幾乎沒大毛病,所有指標都在“正常”範圍內。但病人就是自感身體有很多說不出來的不舒服。針灸或按摩,有時能頂個一天兩天,有時壓根就不頂事。於是試著看的來吃點湯藥。特別是聽朋友啊、哥們啊、姐妹啊之類的介紹,一個帶一個地來,還真應了那前輩的一句話,會用柴胡,在這邊就不會餓死。

        華人,特別是第一代, 之所以柴胡好用。就是因為,一,長期心理壓抑,使陽氣被鬱;二,長期工作在室溫偏低的地方、及長期飲用冷水,而使陽氣被鬱。三、由於工作和家務的繁雜,幾乎有時間就坐下來或躺下去,很少會有人去做做有氧運動,把因坐在冷氣房裏受的寒氣給散出來,從而日久寒鬱。

        陽鬱於內,雜病從生。有時生理指標很“正常”,但就是困頓、無力、全身說不出來的不舒服,吃不香、睡不著。醫生隻能說句,多休息休息,但再休息也還是這樣“正常”地不舒服。往往此時,柴胡劑的使用,五劑十劑的下去,這半年、一年自我倍感精力充沛,故而很是信服。

        用柴胡,其實就是應了病機是在“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