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法國伯恩濟貧院
文章來源: 尼斯2016-10-01 03:38:39

歐洲的假期比較多,去周邊國家如同串親戚很方便,開車幾個小時的路程,就可以看到不一樣的景色,當然也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這不利用二天的時間裏就到了法國伯恩濟貧院,一個擁有百年曆史的古鎮。伯恩今天的繁榮,離不開一對夫婦:尼古拉.羅蘭和妻子薩琳。羅蘭是十五世紀勃艮第公國的首相。看到勃艮第在英法百年戰爭中生靈塗炭,民不聊生,羅蘭首相把一生積累的財富都捐贈出來修建了一座濟貧的醫院,這就是著名的伯恩濟貧院。濟貧院從1443年開始建造,並於1452年1月1日開門接收了第一名病人。受羅蘭首相的影響和帶動,當地 的許多貴族、富人紛紛效仿捐獻財產,包括葡萄園。最初的一片葡萄園始於1457年,由安貝爾·勒威裏耶(Humbert Leverrier)的遺孀吉勒梅特(Guillemette)捐贈給伯恩濟貧院。1459年,讓·普蘭配(Jean Plampays)向濟貧院捐贈了更多的葡萄園。幾個世紀以來,遺產捐贈成為濟貧院主要的經濟來源,而這些捐贈的葡萄園所產的葡萄酒銷售所得款項主要用於 濟貧院醫療開支、老人福利、文物修繕、國際援助及國際重大醫學課題研究,如抗癌、艾滋病、心血管疾病、阿茲海默綜合症、癲癇等病理究及疾病防治等。

 法國最著名的電影《虎口脫險》就在這裏拍的,許多人也就是憑著這部電影走進伯恩濟貧院,從而了解伯恩濟貧院的。

     自2005年起,拍賣會經伯恩市政府授權由國際著名拍賣行佳士得(Christie’s)掌錘,將這一盛事進一步推向國際化。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亞洲客戶聞風而來,其中不少來自中國大陸及港台。2013年的“主席窖”(131000€現場價)的主人便是來自中國雲南的曹紅豔女士(YAN HONG )。

曆經數百年的曆史滄桑,伯恩濟貧院已經成為勃艮第葡萄酒文化的一種精神象征。

 

  

 

 

   這是大廳就看到兩側傷員休息的地方

   這是每一個傷員療傷的地方

  這是修女在看護傷員

    這是修女工作的地方

   這是修女們為傷員做飯的地方

   

  

        伯恩濟貧院的建築極有特點,與歐洲其他房屋建築不同,以棕色為主。修女們在這裏不知救過多少傷員和更多的貧苦的人們,身臨其境看到這一切,有一種震撼。

 

      祝大家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