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笑談彈劾,他一人操控美國民主機器
文章來源: 小思維2019-12-18 21:51:16

川普笑談彈劾,已經砸爛了美國民主機器!

川普笑談彈劾,聽到眾議院通過彈劾,他好像鬆了一口氣,而不是憂心忡忡,灰頭土臉。在競選講話中依然氣宇軒昂,神采奕奕。這是因為他輕取媒體,還智破經曆了兩百年、固若金湯的美國民主機器。真的一方麵我同情弱者總統,一人站在萬人的對立麵,幾乎和整個世界在作對。但是他總是逆襲成功,成功秘笈很有來頭。川普現象讓人匪夷所思,百思不得其解。

另一方麵,我們隻能這樣說,美國民主機器出了毛病,生了鏽,要修複她,必須動大手術才行。具體體現在,媒體沒有監督作用,因為自由媒體(社交媒體)被他完全操控,第二參議員們也完全放棄原則,或者失去自己的判斷力,沒有人認為川普有錯。第三,在頭三年的任期中川普成功推舉了兩個保守派大法官,即使兩黨爭執不下,最後最高法院還是川普的擋箭牌和保護傘。所以怎麽可能憑借民主黨眾議院小小的優勢拿下總統,幾乎是白日做夢,天方夜譚。

當然參議員們支持川普,也是有一點兒同情心使然。他們看著總統累得氣喘籲籲,累得死去活來,同情心油然而生,大家不約而同的幫助他。眾議院的共和黨員也如出一轍,沒有一個支持彈劾,反倒是民主黨有兩個人反對彈劾,一個棄權。

川普笑談彈劾,如此大義凜然,視死如歸,我不得不給總統一個點讚,他為人不容易。當年的尼克鬆,還沒有開始彈劾,就嚇得半死,自動辭職。克林頓盡管沒有辭職,也是坐立不安,恨不得把心掏出來說好話,求得諒解。可是,到了今天的川普,他盡管發了兩百個推文,但是還算鎮靜。主要是罵民主黨的沒事找事,無中生有,企圖栽贓於他,損害他無辜的名義。眾議院調查期間,他拒絕配合,不出麵,也讓大管家遠離是非,不去出庭。落得個阻擾眾議院施法的罪行。

所以我說川普笑談彈劾,指的是他四兩撥千斤的能耐,但實際上川普心中的壓力不謂不小。每天都要對一批反對他的人搏鬥。川普為什麽最終對於眾議院通過的彈劾決議,似乎就是輕描淡寫的一筆代過,而不是一蹶不振,一敗塗地?因為他的基地仍然堅實,明年的大選很可能是輕取,看來比上次還要容易。因為民主黨的彈劾是注定要失敗的,因為參議院就是川普的保衛俠。他們中不可能有一個叛徒更何況需要十五個叛徒,叛變投敵到民主黨陣營,才有可能達到2/3的投票把川普絆倒,從總統位置上拉下馬來。

明知搞不倒川普的民主黨是不是吃錯了藥要拚命彈劾川普一把?當然不是,民主黨有正當理由,其冠冕堂皇的理由是為了捍衛民主的完整性,憲法的合理性,不能讓在任總統無法無天,恣意妄為--也就是說不能讓個人高於法律。更重要的是川普正在繼續幹擾明年的大選,讓國際上的敵對勢力為他鳴鑼開道,顯然危害了國家的安全,損傷美國民主的完整性。

其實,很多這些東西都簡單明了,可就是共和黨的眾議院和參議院的成員都同意川普幹那些事,說他沒有違法,也沒有幹擾大選。他們認為,拜登現在還不能確定是否是他的正式對手,更何況在七月份的時候,形勢完全不明了。所以川普隻是履行自己的職責,作的事正大光明,沒有絲毫錯誤,光明磊落。為了實現美國的複興(再次偉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所以對於川普的所作所為,不僅他的鐵杆支持的選民們不聞不問,共和黨政客們也視若無睹,堅定不移的站在他的背後。參議院多數領袖就公開表示他不會站在中立立場,不害怕閑話,要和民主黨公開宣戰,直接站在川普的身後保護他,直至平安無事。

民主黨惟一的希望,是通過彈劾把民眾的思維搞亂,亂中奪權,爭取下一屆奪回總統寶座。即使總統選舉無望,也要爭取把參議院的多數席位搞回來,不能讓川普繼續推薦操控最高法院。現在保守派占多數的最高法院也是川普總統的避風港。所以他根本就不擔心被彈劾下台,才有目前這種底氣。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在彈劾之前,福斯新聞頻道民調顯示,50%受訪者認為特朗普應被彈劾和解職,41%反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民調則顯示,45%受訪者認為特朗普應被彈劾和解職,47%認為不應該。因此民意是基本上五五開,大家是各人站在自己的立場,誰也說服不了誰。

對於眾議院的彈劾決議,川普抗議之聲不絕如縷。白宮發言人表示民主黨的讓人笑掉大牙的行為證明他們對總統川普的無限惡意激發了企圖推翻2016年選舉結果(6300萬人支持川普)和打算進一步破壞明年大選的欲望。 不過眾院議長佩洛西說,今天對憲法來說是偉大的一天,但對美國來說則是悲傷的一天。因為總統的犯罪行為是我們美國人的恥辱。

佩洛西表示欽佩眾議院民主黨人的道德勇氣,逆流而上,英勇不屈。這次投票是為了體現國父們建立共和國的願景,維護為了建設國家而犧牲者的願望,捍衛和維持咱們後代的民主體係。 

眾議院可能延遲移交彈劾條款(到參議院),害怕共和黨不按照公正程序投票,草草收場,讓民主黨的一場艱苦奮鬥化為烏有。參議院少數派領袖舒默希望找到白宮的官員辯護,得到更多真憑實據,好讓一些共和黨參議員反戈一擊。不過,那可能是一廂情願,黃粱美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