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淪為大國博弈工具
文章來源: deewoo2014-04-14 17:54:31
 

原文發表於【聯合早報】

烏克蘭分裂讓中國人很糾結。正如不少西方媒體危言,克裏米亞通過公投獨立,中國居然默許了,就不怕同樣的事情在台灣重演。這樣的後果,中國怕不怕?當然怕,更何況普京還在吞並克裏米亞的講話中壞壞的聲稱要感謝中國。但一麵在這樣的恐懼中,不少中國人又更加欣賞普京,因為普京的戰略智慧縱橫睥睨,讓美國疲於應對。

中國曆史上外患頻仍,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馨竹難書,這一切都使得中國人在心靈深處特別渴望一個強悍的領袖能夠堅決的捍衛國家核心利益。正因為如此,不少 中國人才仰慕普京。普京在敘利亞化武危機上完勝奧巴馬,並且化幹戈為玉帛的阻止了西方對大馬士革動武,既捍衛了自己的利益,又贏得了掌聲,還獲得了諾貝爾 和平獎提名。在不少中國人的眼裏,能在戰略大博弈中讓美國處於下風的普京很了不起。這一回,歐美試圖在烏克蘭再一次搞顏色革命,徹底清除俄羅斯影響,本指 望和俄羅斯最多打一場激烈的嘴仗,卻沒想普京居然悍然下令入侵克裏米亞。

普京為何如此瘋狂?烏克蘭可是一個主權國家呀,而且還有歐美撐腰。

令筆者疑惑的是,譴責普京,捍衛烏克蘭主權最給力的居然是美國--這樣一個高舉著“民主高於主權”,“人權高於主權”的旗幟,侵略過許多國家的超級大國?有時候拉架必須得明白架是怎麽打起來的,要不然隻能越拉越亂,烏克蘭危機也不例外。

一切還得從蘇聯解體時說起。那個時候俄羅斯強迫自己麵對了一個殘酷的現實,那就是他在東歐的衛星國都將被西方的經濟和政治體係整合---意即歐盟和北約的 東擴。莫斯科聲稱得到了西方的保證,西方不會整合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以把他們作為和俄羅斯之間的戰略緩衝地帶。不知道你信不信這個真實的謊言,反正戈爾 巴喬夫和葉利欽信了。結果到後來歐盟和北約食言而肥,把波羅的海國家給吸收了,真實的謊言破滅了。這樣一來,離聖彼得堡本來有1000英裏之遙的北約如今 卻近在咫尺,這一切都讓俄羅斯不寒而栗。

眼下俄羅斯隻剩下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可資作戰略緩衝地帶。烏克蘭離莫斯科最近處大約有300英裏。如果白俄羅斯和烏克蘭都被北約吸收,那麽在二戰中戰略意義 重大的縱深要地斯摩棱斯克將成為邊境城市。曆史上俄羅斯有許多入侵本土的勁敵,像拿破侖和希特勒,結果都被俄羅斯廣袤無邊的疆域拖垮,俄羅斯非常依賴戰略 縱深來保衛自己。如果烏克蘭被北約吸收,俄羅斯將失去所有的戰略縱深,西方淩厲的顏色革命攻勢也將全麵侵蝕莫斯科。

歐美的基金資助了很多烏克蘭的智庫和NGO,這些機構又致力於烏克蘭的去俄羅斯化,並且為顏色革命推波助瀾。亞努科維奇本來是個民選總統,結果他一暫停與 歐盟簽訂聯係國協定,歐美主流媒體就把他描述成一個獨裁者和十惡不赦的貪汙犯,廣場革命也立即爆發並且迅速地被烏克蘭極右組織給暴力化。好端端一個民選政 府就這樣被推翻,而一個親西方的政府則未經選舉被推上了舞台。

在歐美的邏輯裏,民主也能被說成是獨裁,關鍵在於符不符合自己的核心利益。關於這一點,鄭永年先生在【民主政治有沒有非西方的選擇】一文中有精湛的論述。烏克蘭似的顏色革命也會在俄羅斯上演,亞努科維奇的今天搞不好就是普京的明天。沒有歐美的步步緊逼,欺人太甚,普京怎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入侵堪稱東歐大國的烏克蘭?

研讀美國廣場革命理論之父Gene Sharp和Saul Alinsky的論著,你會發現顏色革命其實可以模式化運作,就像流水線生產一樣,可複製性極 高。這樣一套改天換地的軟革命操作模式照搬到俄羅斯也一樣會發生巨大的威力,再結合肢解南斯拉夫的經驗,完全可以把加盟共和國眾多,分裂勢力繁雜的俄羅斯 給切割成若幹個不具威脅力的中小國家,畢竟俄羅斯繼承的是被美國視為死敵的前蘇聯的地緣政治衣缽。對於美國而言,如果能把俄羅斯瓦解掉,就能永絕後患,而 這一切將假民主之名來進行。就像如果可蘭經的詮釋權被原教旨主義者壟斷,世界將永無寧日一樣,民主的詮釋權被美國壟斷的話也可以為害四方。民主歸根結底是 在國家治理的上層建築層麵對國家利益進行最優的詮釋和配置,而美國掛著民主的羊頭賣的卻是自己的國家利益大於別國國家利益之實的狗肉,這樣做到底是全球民 主之福還是不幸呢?美國這種強行傾銷美式民主的軟暴力要不要為烏克蘭的分裂局麵負責?

烏克蘭的分裂給了中國什麽樣的教訓?是民主高於主權,還是人權高於主權,亦或主權神聖不可侵犯?其實回答這些問題,像美俄這樣的核武強國,往往是根據自己 的利益便宜行事,旁觀者千萬不能著相。問題的本質是,關鍵時刻沒有實力真的很難捍衛國家利益。民主是在國家治理的上層建築層麵對國家利益進行最優的詮釋和 配置,而絕不是分疆裂土,自廢武功,甚至是喪權辱國。美國強行推銷顏色革命危害甚大,中俄都有必要精研Gene Sharp和Saul Alinsky的 專著,思考反製美國的對策。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香港和台灣也想搞烏克蘭似的街頭革命,試圖抵製中國的影響力,這一切都讓中國的院牆之內有雞犬不寧之感。 重返亞洲的美國會不會借機渾水摸魚呢?

Dropshots

作者:公民經濟學家吳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