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孤獨終老
文章來源: Alabama2017-12-08 17:46:51

孤獨終老又簡稱為孤獨死。 孤獨死被定義為當一個人謝世之時沒有親人, 沒有朋友在身邊, 孤獨的離世。孤獨死現在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尤其在日本。

文壇泰鬥張愛玲之死, 就是孤獨死的一個典型例子。 1995年9月8日, 中國傳統的“中秋節”前一天, 洛杉磯警署局的警察打開羅契斯特街的一個公寓房間時, 發現一位體態瘦小, 身穿旗袍的華裔老太, 十分安詳的躺在一條精美的毯子上溘然長逝。 身傍是一疊展開的稿紙和一支未合上的筆。 他們沒有料到這位逝去的老太太就是風靡當時中華文儓的才女張愛玲。 經病理鑒定, 她在6-7天前死於心血管疾病,竟然無人知曉。慘!!!

孤獨死和社會的老齡化程度有關。 一般而言, 65歲以上的老人達到總人口數的7%, 這個社會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 如果65歲以上老人達到總人口數的14%, 就認為是高老齡化社會。 而根據2016年日本人口統計白皮書顯示, 日本65歲以上的老人達到日本總人口的26%, 那是一個超高老齡化的社會。 因此, 孤獨死的例子屢屢在日本發生。日本媒體近日發表的調查數據揭露,2016年日本全國孤獨死超出4萬起。該調查還顯示這類死亡大多在東京發生,一些獨居人士死了好多天也無人問津, 挑戰日本社會的冷漠無情。一位國人十分熟悉的著明日本演員,高倉健,他有過一段不如意的婚姻, 離異之後,他單身一人, 再也沒有結婚, 直到孤獨終老。

中國目前剛剛進入老齡化社會, 其65歲以上的人群占總人口7%左右。 可是孤獨死的案例在迅速增加。 雖然沒有具體的統計數字, 偶有實例報道。 主要原因是農村大批年輕勞力湧向城市, 他們的老人常常孤獨地居住在農村。 由於農村居住比較分散,尤其單親老人,身體虛弱而無法和鄉親鄰居溝通和交流, 常常孤獨終老而無人知曉。其次在城市裏上下兩代人由於生活習慣,處世理念不同, 不願意居住在一個屋簷下, 許多老人願意獨居。 再有, 由於原來節製生育的政策, 造成很多家庭成4-2-1的結構, 夫妻兩人照顧不了4個老人, 也使得老年人得不到小輩的照顧, 隻能自力更生, 自己照顧自己。這些都是造成發生孤獨死的原因。

那麽在國外的華裔如何?國外的華裔大多是第一代移民,他們的子女, 在美國接受教育, 大學畢業之後自己獨立開創事業。 據我了解, 大多子女不在身邊, 由於事業的需要遠走高飛。 老兩口看到自己子女事業有成,心裏由衷的高興, 盡管還是獨立居住。 每每接到子女打來的電話, 欣喜不已。 每年大概可以團圓一次, 那就是感恩節。為了準備感恩節的家庭聚餐, 老兩口整整準備一個星期。 然而, 吃完感恩飯, 看完兒子女兒, 孫子孫女, 他們開車走了, 老兩口再癡癡地等待明年的感恩節。

老兩口不會同時終老, 總有人先走一步,就像我老伴先我而去。 那就成孤老頭或孤老太。 有孝心的兒女們常常邀請單親的母親或父親同住,由於生活條件,生活情趣,飲食習慣諸多不同, 老人還不一定願意和小輩一同居住。 這樣, 也就造成了兒孫子女不了解老人的身體狀況和病痛, 尤其是一些特發事件, 比如中風, 腦梗,心血管意外, 等等, 等等。 如不能及時發現, 及時搶救, 就有生命危險。也就會發生孤獨終老的可能。

那麽如何預防和避免孤獨終老?

我計劃分兩步走:1)身體基本健全的情況下如何生活; 2)身體嚴重衰退的情況下如何生活。

1)身體基本健全的情況下如何生活。

我現年75歲,但已屬單身。 每年體格檢查沒有什麽大問題,血壓稍稍高一些, 血脂稍稍高一些, 血糖稍稍高一些, 醫生囑咐我不用藥物治療,隻要注意低糖, 低鹽的飲食就可以了。根據以上情況, 我做出了自己的規劃, 從精神,體質和攝生三個層麵著手, 希望在這一階段繼續保持身體健康,避免孤獨,減慢老化。

A)精神層麵實際上是修心。 首先要從老伴去世的悲痛中解脫出來, 老伴已經仙逝,已成無法更改的事實,我得向前看, 過好自己的晚年生活。 我喜歡讀點小說, 無論是文學還是曆史, 無論是文藝還是哲學, 無論是傳記還是劇本,都喜歡讀一點。 除了豐富自己的知識之外,還有興趣寫點評論或讀後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故事的情節中去, 忘卻自己的痛苦與煩惱。此外,無論是寫作的構思或者因為寫作需要碼字, 都使大腦處於活動興奮狀態, 防止腦退化。

老年人的孤獨,往往因為身體的原因失去與外界的交流引起的。 我注意到這方麵的問題, 最近加入了兩個美國教會團體, 一個講英文; 另個講中文。 雖然我並不信教,但有興趣學一點宗教的文化和曆史,更重要的原因是有機會和人群交流, 擺脫老年人孤獨的狀態。

重拾書法。 我小學年代很幸運遇到一位高人, 原上海銀行總經理, 伍克家老先生。 他教過我1-2年的書法, 學寫柳體,上中學之後也就荒廢了。 書法和繪畫雷同, 讓你的心靜下來,專注寫字, 繪畫, 做到靜心的作用。 靜心對於卻病有莫大的好處, 最近看到一位諾貝爾得主認為心情憂鬱或性格爆燥是疾病的根源。 還有人提出了壓力激素,60-90%的疾病由壓力激素水平升高而引起的, 心情平和有利於壓力激素水平下降,從而有利於卻病延年。

B)體質層麵就是要增強體質。 我已做好規劃,遊泳, 走路, 乒乓。老年人的體育鍛煉和年輕人不一樣, 老年人不能叫鍛煉, 隻能叫活動。 老年人鍛煉常常引起肌腱,關節,骨骼的損傷, 以溫和的活動如太極, 瑜伽, 遊泳, 走路等等最為適宜。 我選擇了遊泳和走路。 每天早上去Hoover recreation center的室內遊泳池遊泳,開始遊的很短, 100米, 很快遊到600米,800米, 我準備增加到1000米就不再增加了。 遊泳是一個全身運動, 尤其對於改善老年人的呼吸係統有很好的作用。 老年人遊泳不要追求速度, 慢慢遊, 就像閑庭信步, 在於活動各個關節和肌肉。

下午走路, 每天5000步。 走路和遊泳一樣, 不要疾走。 原則上走路完畢測定心率,每分鍾心跳+年齡=170, 我一般心跳控製在每分鍾100次左右。

我還準備每周一次打乒乓, 乒乓是我喜愛的運動, 但是老年人不要快速抽殺, 以推擋為主, 練習大腦的反應能力。 乒乓球來回的速度比網球為快,眼睛看到球過來, 大腦要在一秒鍾內做出一係列的反應,回擊的力度, 角度,旋轉的分量, 腳步的前後移動,上臂的揮動速度和方向等等,都是大腦做出的反應的結果。 對老年人的大腦鍛煉起到良好的作用, 隻要當心不到跌跤!

C) 攝生就是養生。 首先要有規律地生活, 睡覺, 活動, 休息, 營養,都要有大概的自身規律。 包括幾點起床, 幾點睡覺, 進食量,活動量都要規律化, 也就是要養成一種定時, 定量的習慣。 我在幾年前的博客中就提及按照機體生物鍾起居活動, 這是最最節省體能的。 恰恰今年度諾貝爾獎金得主就是研究生物鍾的, 他認為千萬不要違背生物鍾的規律而損害自身機體, 尤其不要熬夜!

當然酗酒, 抽煙,暴飲暴食都要避免。

此外, 提到營養,網上有關營養的文章最多,矛盾重重,莫衷一是。 我回憶剛來美國時, 醫生囑咐我, 每周可吃兩個蛋黃, 現在認為蛋黃中的卵磷脂是大腦的組織的構成材料, 不要把蛋黃丟掉;原來說要避免動物性油脂, 現在認為動物性油脂比植物性油脂更有利於健康。我自己的飲食原則是樣樣食品都吃, 但樣樣食品不要多吃!營養是存在於不同的食品中的, 所以飲食不要偏廢。 我十分同意日本人的說法, 每天要吃上30種不同的食品, 以保證營養的全麵。

我的口號是:長壽不是我的目標, 健康才是!

2)身體嚴重衰退的情況下如何生活。

人總要老化,沒有人能夠長生不老。 到我開車有困難時, 到我做飯失去興趣時, 如生活還能自理,就住養老院;如果生活不能自理,就住護理院, 也就是Nursing Home。 其一, 便於人際交往,養老院或護理院有許多老人, 或病人,他們之間天天見麵,總有交往, 改變了老人單獨居住那種孤獨的狀態;其二,無論養老院或護理院都有值班護士或醫生, 如有緊急情況, 立即派汽車送醫院急診就醫。避免了終老而無人顧問的狀態!

問題是要做好財務上準備, 單靠社會安全福利是遠遠不夠的。還是那句老話:“金錢不是萬能的, 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能的!” 因此, 每個人在退休前就要有所準備, 也就是要積累點錢安排好自己的晚年生活。 我已經做好了這方麵的準備。 雖然, 兒子女兒可能比老一輩的經濟實力要強得多,可我不想在經濟上依賴於子女。 何況,美國沒有子女必須負擔父輩的法律規定。 需要積累多少由你根據自己的財務能力和實際的需要而定。 目前, 在B市地區根據服務質量的不同, 養老院每月的費用大概是$3,000上下, 護理院的費用在$6,000上下。 但是, 在本州(Alabama) 的價位在全美偏於低下, 其他州要高一些, 或高出許多。當然, 還須考慮的是養老院和護理院費用每年大約有3-5%上漲。

這個觀點曾經受到有些網友的質疑, 認為人活一天就樂一天, 把自己的錢財享受用盡,到晚年有病痛時安樂死了事。 這種觀點對自己極其不負責任, 要了解安樂死在美國沒有全麵推廣, 我沒有確切的統計數字, 大概至今隻有十幾個州批準安樂死。 請注意,確定安樂死必須要在醫院的治療已無法挽回病人生命的情況下,由醫生, 律師, 病人家屬(還有州規定要有牧師在場)同時簽署意見後才能執行。 許多病人, 比如中風癱瘓,生活不能自理,對於生命沒有威脅,  就不屬於安樂死的範疇,必須進護理院或請家庭護士照顧病人, 而不是安樂死!

有人要問, 如果老人需要進護理院照顧,但確實沒有經濟能力, 怎麽辦? 聯邦政府要調查最近5年老人的經濟收入情況, 如果年收入確實低於貧困線, 可以申請Medicaid保險, 護理院的費用由保險公司埋單。 這就體現了美國政府對於貧困家庭的人權保障。

終老是個生理過程, 有誰能逃避得了?終老過程人人平等,無論你是平民百姓, 還是億萬富翁, 都會終老。 有的人福氣好, 比如我的老伴, 她病痛了9年, 一直在我的照料和陪伴下, 最終, 我給她準備好了墓地, 準備好了壽衣, 準備好了遺體告別儀式, 有百餘人與她遺體告別, 讓她安心上路。 可我呢?我沒有她的福氣,必須自己獨立地勇敢地麵對終老,這是我為何早早做好計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