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文章來源: TJKCB2012-01-10 20:29:00

“與時俱進” -- 陳寅恪先生的理解與他人不同。陳對時勢洞若觀火,言簡意賅。中國學人曆來要“學有宗旨”。陳寅恪提出“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終身未曾違背這一宗旨,真是“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何等的功力!何等的定力!  何等的洞察力!

陳寅恪先生在1929年所作王國維紀念碑銘中首先提出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成為知識分子追求的學術精神,價值取向,人生理想。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非中國傳統文化。早在1927年的《王觀堂先生挽詞•序》中,陳寅恪先生說,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到底是什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具於白虎通三綱六紀之說。綱紀之說 - 人無所逃於天地之間的專製。

 

 

 

 

胡適先生認為陳寅恪先生是一個“文化遺民”,就是 “黨同伐異”而以。陳寅恪先生晚年著書,表彰陳端生、柳如是的自由獨立精神。陳端生與柳如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處於底層的婦女:一為罪婦,一為妓女。“世家子弟”的陳寅恪先生反抗奉為金科玉律之君、父、夫三綱,讚美此等自由及自尊即獨立之思想。這豈是一個文化遺民所能說得出來的?

 

 

 

 

我輩文人, 又有幾人能及陳寅恪先生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藍山煙霞 “世紀清華:陳寅恪昧於情勢;馮友蘭“與時俱進”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