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可以長壽嗎?
文章來源: 華山972012-09-25 21:27:24

 
今日紐約時報報道,美國接受教育最少的白人人群,平均壽命不但沒有隨整體平均壽命增加而增加,反而出現大幅下降,特別是受教育不足的女性(沒有高中文憑),平均期待壽命在過去20年,竟然下降了5歲。

每個人都有感受,讀書太多對健康不利,有精神壓力增加,熬夜,飲食沒有規律,活動減少等弊病。那麽為什麽統計結果會顯示受教育程度與平均期待壽命呈正比哪?

其實,原因很簡單,也很容易理解。讀書本身不是長壽原因。受教育高的人群,相應社會經濟地位也高,同時有良好的醫療保險,吸毒,酗酒等不良習慣相對也低。他們平均期待壽命高的原因,不是讀書本身,而是讀書帶來的社會經濟地位改善和健康觀念的改變。

這件事給我們的啟發是,很多表麵上看起來有關聯的事件,即使有統計數據支持,不一定真正有因果關係。真正的原因有時是隱藏的,不易被發現。目前,很多相關性調查研究,都有可能存在這個缺陷。

比如說,肥胖人群腸胃道共生菌改變,這兩件事同時發生,那麽共生菌改變是肥胖的原因嗎?如果你想給自己找個借口,可以這麽看。但是,實際上,此中不一定有因果關係。有可能共生菌改變和肥胖都是代謝紊亂的結果,也有可能是肥胖引起共生菌異常。

記得多年前,中國內蒙古草原鼠害嚴重,危及整個生態和畜牧業。中央組織有關專家考察,研究控製鼠害改善生態。專家們挖空心思,積極出謀劃策,想找出控製老鼠的有效途徑。當時的生物學部副主任,中國大生態專家馬世駿老先生,實地考察後提出截然相反意見。馬先生認為,鼠害泛濫不是生態破壞的原因,而是生態破壞的結果。如果把精力放在控製鼠害,大規模用藥,隻會加重生態破壞,也根本不能解決鼠害問題。

建國初期,中國堅信人定勝天,不講科學,曾開展過大規模的除四害運動。花費人力物力無數,結果呢,四害越來越猖獗。

對於很多醫學研究結果,不能輕信,不能盲信,絕不能從某個研究挑出一句話,一個數據,一個結論就可以對很多複雜問題輕下結論。一定要認真考核,參考正反兩方意見,實事求是,切忌誇大,切忌沒有條件的亂用,切忌貪圖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