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靜如水的解讀
文章來源: 開心2012-08-11 07:58:48

   
在生活中,經常看到一些心急浮躁的人,一點小事就暴跳如雷,或者別人一句不合自己口味的話就惡語相向,甚至大打出手;也有一些人,
常常以平靜祥和的心態處事為人,榮辱不驚,心靜如水。

曾好奇;怎樣才能做到忍辱不驚,怎樣才能心靜如水?
有人說:要想做到心靜如水,關鍵是捨棄名利之累,學會淡然,放下自我。
卻原來世間的紛爭和讓人心緒不寧,心神不定,都是因為把自我看得太重了的原因。
   
淡然是一種品格,
淡然是一種快樂,
淡然是一種豁達,
淡然也是一種精神境界。

當一個人徹底明悟了生命的本質之後,才能擁有一顆清靜如水的靜心。
試想:成功帶給人的歡樂就像洶湧的海潮,潮起之後自然歸於潮落。。。

人的至高境界是精神的淡然。因此,心靜如水才是人生中最高的精神境界。

讚歎那些人:心平氣和,心態穩定,能夠在生活中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無故加之而不怒,倉促臨之而不驚,在大起大落、大喜大悲麵前泰然處之,坦然應對,那是何等的豁達和超脫!

心靜如水也是一種大智慧的表現,《三國》中的諸葛亮在街亭失守之後,聞聽司馬懿引十五萬大軍來攻城,而此時的他,雖然手中僅有二千五百軍兵守城,卻沒有心慌意亂,他平心靜氣的引兩小童攜琴一張,憑欄而坐,焚香操琴。淡定不亂的琴聲嚇退了多疑的司馬懿,這種超人氣度實在是令人欽佩!

靜觀山中流水,從高處流向低處,從小溪奔向大海,淡泊名利,拋棄自我,那種閑適、安然、與世無爭的品性實在是令人仰慕!

平淡是真,寧靜是福。
寧靜就是心靜如水的境界。

老子說:“上善若水。”
孔子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心靜如水,是心靈達到高度純淨的標誌;
心靜如水,是人品變得神聖崇高的彰顯;
心靜如水,心中就能夠盛開聖潔的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