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活下的奇葩經曆:試過之後才知道,慢生活不是我們的菜。
文章來源: spot3212022-01-03 06:16:35

兒子想利用假期去多米尼加(Dominican Republic)看海,被我們左說右說,最後一刻終於改變了主意,決定改道去美屬波多黎各(Puerto Rico)一遊。也難怪他不想去波多黎各,因為他之前已經去過兩次,加上這次的行程,他已經三進三出波多黎各了。其實,在目前這種形勢下,我們兩個人哪裏都不想去。但是想到一年之中能和兒子團聚的時間極其有限,於是就梗了梗脖子,咬了咬牙,決定和兒子兵分兩路,各自坐飛機去往波多黎各的旅館中接頭。

從邁阿密飛波多黎各的是大型飛機,座無虛席,而且是一架最新型的波音公司的737max,就是那款出事最多的機型,我是事後才知道的,可那又怎樣?一旦飛上了天空,每個乘客的命運就全都掌握在飛行員的手中,坐哪種飛機都隻有聽天由命的份。

臨出門前,我早早地就把我們的護照和疫苗卡放進了手提包的夾層裏。在聖胡安的路易斯·穆尼奧斯·馬林國際機場(Luis Muñoz Marín International Airport)進關的時候,凡是從美國大陸來的遊客都必須出示疫苗卡和提前在波多黎各官方網站上下載好的檢疫綠卡通行證才得以進入波多黎各境內,那天看見有人因為沒有提前下載檢疫綠卡而被禁止出機場。

波多黎各的檢疫看上去比美國本土要嚴格了許多,讓我們之前的忐忑心情也因此而平靜了許多。

走出機場大門時,迎麵一棵和椰子樹相伴的聖誕樹使我們頓時置身於“異國他鄉”的熱帶感恩節的氣氛之中。

到達旅館已經是下午四點鍾了,兒子的飛機則要到晚上七點多鍾才能抵達聖胡安。等啊等啊,兩頓飯沒吃的我和隻吃了一個三明治的我家那位先生都餓得著了慌,終於在快九點的時候等來了兒子。

趁著夜色的朦朧,三個人走出了旅館,兒子說,這裏是聖胡安最繁華的街道,相當於第五大道,飯館多得很,肯定有你們喜歡吃的。沒走很遠就看見街邊一處亮燈的地方,牌子上寫著大大的中文字,好像有點心什麽的。先生說要不然我們就在這家吃吧,太晚了,不想再走路找餐館了。三個人魚貫而入,在進門處被要求出示疫苗證和測體溫,直到侍者弄明白我們不是千裏投毒去的一小撮之後才得以落座。

屋子裏並沒有幾個客人,除了我們三個,另外還有一桌大約五、六個人就餐者,在我們之後又進來兩個情侶。因為時間已經比較晚了,不適合大吃大喝,我們隻點了一個脆皮魷魚卷,一個麻婆豆腐和一份忘了名字的茄子,每個人又各自點了飲料,然後就等著菜上來馬上吃飯了。於是,被許多人向往的慢生活就從我們在波多黎各的第一餐晚飯正式拉開了帷幕。

本以為點的飲料很快就會拿到每個人的眼前,結果左等不來,右等還不來,又不好意思問,看看屋子裏也沒有幾個人,不知為什麽飲料也會上的那麽慢。六、七分鍾以後飲料上來了,接下去就又是漫長的一陣等待,好容易等到三碗米飯和兩個菜,吃到最後也沒見茄子的影兒,看到女侍者有幾次在櫃台後麵無事,還和一個男侍者聊了幾句天,卻始終不見我們點的那盤茄子。最後終於等到機會問了茄子的事,原來是她忘記告訴後廚了,我們說算了吧,都吃完了,她說馬上就好了;結果又是十多分鍾,茄子終於上桌了,那時距離我們進門就坐已經一個多小時過去了,走出餐館都快晚上十一點鍾了,兒子說,這是“island time”,我理解為,島國的慢生活。

波多黎各在很早以前是被西班牙人統治的,而且統治的時間相當長久,所以那裏至今保留著許多西班牙人遺留下來的大型古跡例如城堡和延用至今的古老的小巷,而和古跡一起流傳至今的當然也應該還有西班牙人的生活習性。

據說歐洲人的生活相對於美國人的比較悠閑,而西班牙人的生活更是出了名的慢節奏。相對於歐洲的其他國家,西班牙人更喜歡熬夜和晚起。西班牙人一天一般要吃5餐。早餐一般在清晨的6點,麵包加咖啡;下午3點才吃正式的午餐;到了傍晚5點再吃甜點和喝咖啡;晚上九點才開始吃晚餐。商店開門營業的時間相對其他國家也晚很多,一般是在早上9:00或9:30才開門迎客,直至下午13:30結束整個上午的營業。下午的營業一般是從16:30或17:00到20:00或20:30,中午有好幾個小時的休息時間。

我不清楚現在的波多黎各人一天吃幾餐?但是他們的商店有不少在星期一和星期二不開門營業卻是真實的。我們住的旅館是在熱鬧的旅遊景區,如我兒子所說,就像第五大道般的繁華,按說那裏的商店應該多開門才對,因為旅遊者多,顧客相對多,多開門就能多賺錢,尤其是開餐飲店的,生意應該不難做。但是瀟灑的波多黎各人或許早已經被他們的老牌殖民者西班牙人從骨子裏給浸染透了,那種懶散的,自由自在的無所謂已經再也無法被改變了,哪怕時代已經進入到了21世紀,他們的慢條斯理也還是一成不變。

星期一八點多鍾,先生和我決定徒步去離旅館一英裏之外的Starbucks買咖啡,一來是為了看看周邊景象,二來就是想喝一杯不那麽具有西班牙式濃烈的咖啡。走了不到十分就來到了Starbucks店的門口,上前伸手推門,發現門推不開,又試了幾次,還是推不開,看了看門上,沒見寫著不開門的告示,但也沒有美國店通常貼在門上的作息時間表。什麽標誌都沒有,讓外來客非常的迷惑。

想喝杯美式咖啡的念頭被突如其來的閉門羹給攪亂了,我們於是就走到馬路對麵的開在一家旅館樓下的Denny's準備碰碰運氣。那時Denny's偌大的店堂裏空蕩蕩的,隻有兩桌客人坐在裏麵,一桌有三、四個人,另一桌有兩個人,門外靠窗戶站著一個男人,也不進門,不知在那裏做什麽。先問店員對麵的咖啡店怎麽不開門?店員說他們好像星期一不開門。店員又說他們沒有咖啡提供,但是因為看見人少,我們就臨時改了主意,決定就從Denny's點兩份早餐拎回旅館。本以為就兩桌七個人,外加我們的兩份外賣,不出半小時就應該穩穩當當地拿回旅館了,結果您猜怎麽樣?我們兩個拿到早餐回到旅館已經是十點多鍾了,喔,後來才知道,外麵那個男人也是等外賣的。不知道Denny's的後廚有幾個人,但是八個顧客的早飯要做那麽長時間,這樣的拖拉在美國本土好像真的很少見。

之前的感恩節我們剛去過紐約,有一天周末三個人去了一家很有人氣的早餐店,店裏座無虛席,小方桌有許多張,桌與桌之間的距離非常小,人們幾乎就是背靠著背。

女侍者忙得團團轉,跑了這桌,跑那桌,從點餐到食物上桌也就是半個小時的時間,那樣的擁擠要是換在波多黎各會出現什麽一種情況?估計三個小時也吃不上飯。

第二天我先生不甘心地自己一個人又去了一趟Starbucks,結果還是吃了閉門羹,估計他去的還是早了,要是上午十一點鍾以後再去,也可能就開門了吧。Starbucks在美國本土的商店都是早上七點開門,人流絡繹不絕,我看過他們店員做咖啡很多次,手腳麻利,按部就班,同樣的店開到了遠離本土的波多黎各,卻不免入鄉隨俗趨於懶散了。

第二天陰雨我們沒有走遠,第三天一大早就去了聖胡安老城裏。進城的第一件事是先找個地方吃早餐。隨意走進一間店鋪,迎麵襲來的滿滿都是複古的氣息。

桌子上和甜味劑並列的是一小瓶蜂蜜,估計這是西班牙人的飲食特點。

從餐館外臨街的遮陽傘下向前望去,可以看到不遠處色彩鮮豔的古老房屋和小街上停放著的現代人的汽車,在這樣的環境中吃早餐就如同走進油畫中一樣美好的都有些不現實了,而和那份美好不能同步的就是那些千呼萬喚始“不”出來的食物。侍者非常專業,他當然看出我們是外來客,也想到我們可能會對那裏的慢生活有所不適,於是在我們點了餐卻遲遲看不見餐的時候,他主動走出來對我們說:對不起,你們的食物還要過一會才能做好。而我們則笑著說:沒關係。

三份早餐外加一份水果,要耐心地等上一個小時還得拐彎,前提是客人並不很多,這種如烏龜爬行般緩慢得都失去了節奏的生活,即使是處於休閑狀態之中是不是也隻有慢性子的人才能夠把持得住?那天的我們已經有了先前的經驗,也知道島上時間意味著什麽,更何況身後還有四個比我們早到的當地女子還沒吃上飯,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若無其事地耐心等待。

在聖胡安老城區穿行,隨處可見毛色各異,體型不等的貓咪們,它們有的躺在行人絡繹不絕的近海小街的便道上,有的棲身在古老建築僻靜牆角的一隅;有的在路邊樹叢裏安營紮寨,享受著好心的人類供水供食,有的則選擇躋身高牆之上,遠離一切可以遠離的東西。

我看見很多波多黎各人出門都帶著自家的狗,卻不知為什麽有那麽多貓流離失所?或許因為貓也是高冷和散漫的一種,和狗相比,貓則更加的無拘無束和不喜歡聽命於人。懶散的波多黎各人是否因為貓的過於自由而最終放棄了它們?亦或許不聽管教的貓為了得到更多的天馬行空的自由而棄人類而去?在慢生活的大街小巷時常看見不怕人和睡不醒的貓,這大概是波多黎各的一種特色。

­在波多黎各的街頭還遇見不少鴿子,最明顯的感覺就是那裏的鴿子比紐約的鴿子要肥碩得多,不怕人的多。紐約的鴿子喜歡在街頭撿拾人類撒落在地上的一切可以吃的東西,卻在人類就要走近的時刻撲棱棱展翅而飛,紐約的鴿子和紐約人一樣,每天都生活在緊張的快節奏之中,所以紐約的鴿子體型瘦小大約是因為生活不容易。而波多黎各的鴿子有幸生活在慢節奏中,馬路上幾乎沒有因為著急趕路上班而不小心一腳踢到它們的行人,久而久之,它們就養成了不怕人的慢性情。

去聖胡安老城遊逛一定不要怕餓,要記得大多數餐館中午12點才開門營業,當然了,生活在慢節奏之中的人對時間很不敏感,我們就碰到過到點不開門的事情。即便開了門,因為慢生活產生了慢節奏的服務,很多時候客人要在門外靜心等候多時,是那種時間很長的等,有幸進門之後還要做好等候更長時間的心理準備;總而言之,如果您想吃一頓很普通很大眾的便飯,最好不要在餓慘了之後再找餐館,那樣的話,您會餓得更慘。吃一頓飯,最少要兩個小時,趕時間的人一定不要讓自己趕得連時間都不夠用了。晚飯要到七點鍾開門,有的店星期一、星期二也要休息。在旅館區,有餐館下午三、四點也開門營業,估計那就是慢生活人們的真正午餐時間吧。

下回說說慢生活之中的旅館見聞,一次刻骨銘心的體驗。

 

 

 

 

 

 

作者:spot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