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城市的邊緣
文章來源: spot3212021-12-08 18:23:12

說到城市的邊緣,人們可能一下子就想到了城鄉結合部,想到了郊區與市中心接壤的部分,想到了由繁華悄然進入到蕭條的場景,想到了由高樓大廈踏入到一馬平川的瞬間。

邊緣地帶在許多人的認知裏好像都是好壞參半,魚龍混雜的地方,是法律與無政府狀態膠著的境地,是祥和與危機並存的角落。如果一個人被社會邊緣化,那麽他的生活多半也是不被關注和遊離於主流社會之外的一種狀況。無論從字麵上看,還是從耳朵裏聽,“邊緣”似乎就是遠離了所有一切的事物、精神亦或者個體。

現代漢語詞典對“邊緣”的解釋是:1.沿邊的部分,例如邊緣地區。2.靠近界線的;同兩方麵或多方麵有關係的,例如邊緣科學。

英語裏可以當作“邊緣”解釋的詞有不少,例如fringe,brink,borderline等等。Edge也可以當作邊緣去解釋,而且是那種具有刀鋒一樣鋒利的邊緣。寫了三百多字,到這裏終於說到了主題上。

位於哈德遜碼頭30號的地方出現了一個紐約新地標 。它是一座具有1296英尺(約395米)高度的全新摩天大樓。這並不奇怪,因為紐約的摩天大樓數不勝數,新建的和正在建設中的高層建築比比皆是。然而這座大樓有一個特立獨行的地方,那就是在它的第100層樓層的外牆上,有一個像刀片一樣向外凸出的,由玻璃圍牆包裹著的,懸浮在1131英尺(約345米)高空中的觀景平台。除了那座平台,整層樓都被玻璃大窗環繞著,人們可以在那裏360°無死角地從高空俯瞰這座令人難以置信的世界名城。Edge,就是那座觀景台的名稱,它就和它的字麵含義一樣,像一把銳利的刀鋒,刺破了紐約城冬日裏煙雲繚繞,冷颼颼,陰沉沉的天際線,讓人們有了些許冷眼看天下的遐想。

網絡圖片

Edge比高2070英尺(約630米)的上海中心大廈少了大約235米的高度。

我們星期六一早八點鍾就上了edge,兒子說那時人最少,可以全方位無障礙不用等待地隨意觀看。那天早晨非常寒冷,還有小風一路刮著,站在100層高的室外玻璃天台上,那種寒風凜冽,渾身發涼的感覺再加上玻璃的寒光和居高臨下腳底沒根的恍惚,我這個恐高的人能在那上麵自始至終地無顫抖地自由行走簡直就是一個奇跡。尤其是我居然還敢在一塊距地麵345米高的玻璃三角地板上走幾步,那簡直就是如同做夢一樣的極度不可思議。

網絡照片

如果喜歡刺激的,也可以順著天台的樓梯繼續爬上大樓的最頂端,身係保險繩,親自走到大樓外麵對著腳底下的紐約城振臂高呼,手舞足蹈。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兒子問我們想不想試試?我先生極其認真地說,那得等我買了紙尿褲再試一試吧。哈哈哈。。。

哈德遜30號就在那個像蜂窩一樣的地標建築的後麵,低層都是購物商店,坐電梯往上走就到了edge的樓層,我們快看完的時候,人明顯地多了起來,人一多就有一種要被擠下高樓的感覺,不如人少的感覺好。由於電梯體積不大,兒子說他第一次去edge時,僅僅是等電梯就排了快兩個小時的隊,所以想去看edge,早去絕對比晚去好很多。

這種行走在城市的邊緣是一種不可多得的體驗,在遠離地麵395米的高空,人們體會不到任何的危機四伏,也體會不到任何的艱辛困苦。但是放眼紐約城,觀者卻似乎又可以從俯瞰中找到許多的不同,新紐約,舊紐約,紐約城和它對岸的新澤西,都將在美國的行進與停滯中再次找到它們各自的位置。

 

 

 

 

 

 

 

作者:spot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