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嚇得血壓都高了
文章來源: spot3212021-08-09 13:26:53

自從打過疫苗之後,人們的思想在“到底能不能出門旅行”的問題上,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人始終遵循小心謹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盡管已經打過疫苗,也絕少去公共場合現身,更別說乘公共交通工具,例如飛機出門了。另一種人雖然也始終遵循小心謹慎的態度,但是同時又覺得,打過疫苗,自身有了抗體之後,還是可以適當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例如飛機出遠門的。

事實上,許多人本意並不喜歡在疫情中冒險,更沒有人願意拿自己的生命賭博。人們之所以要乘坐飛機出行,實在是因為不坐不行的某些私人原因所致。

前兩天看到城裏博主“杜鵑盛開”寫了一篇文章,裏麵說她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居然鋌而走險,心存僥幸地來來回回從西邊到東邊,再從東邊到西邊地飛了不下十來趟。究其原因,並不是因為她不害怕病毒,也不是因為她有拒病毒於千裏的金剛罩,更不是因為她喜歡沒事坐飛機玩。她坐飛機出行是因為家裏有必須要辦的事情,例如兒子上學的事情,例如兒子搬家的事情,例如他們自己搬家的事情等等,才促使她在疫情中被迫地,極不情願地乘坐飛機兩地奔波。

同理也適用於我們自己,還有我們身邊那些孩子已經自立門戶,並且在別的城市居住的空巢的朋友們。我可以一口氣舉出很多那些孩子在舊金山,洛杉磯,西雅圖,芝加哥,亞特蘭大,紐約,波士頓等大城市裏工作,而自己卻身在中西部城市生活的朋友們的例子。那其中有不少人在打針前和打針後都飛行過,因為有人的孩子生孩子了,因為有人要幫助照看孩子的孩子了,因為有人不放心了,要去看自己的孩子了,因為有人要去幫助自己的孩子等等。說起來,這其實就是父母對孩子的無私的愛。是上刀山,下火海也阻斷不了的親情。更別說病毒了。

現在,病毒Delta似乎比較瘋狂,許多地方的口罩令也隨之開始了悄無聲息的回歸。例如Kroger就已經用“進門必須帶口罩”的警示取代了剛剛實行沒有多久的“進店一律不用帶口罩”的規定,但是我們這邊的餐館照樣顧客盈門。

估計是因為大多數人都覺得打了疫苗還是管用的。

朋友夫婦有女兒在波士頓結婚,定居和工作。女兒去年以高齡產婦的身份生下了他們的第一個外孫,但是他們當時並沒有前往。因為雙方其實都害怕可能的病毒互相感染,尤其是感染給剛剛出生的嬰兒。今年,他們夫婦第二批就接種上了Pfizer疫苗。由此,女婿就在前幾個月,開車從波士頓一路把妻子和孩子都送來外公、外婆這裏探親,朋友夫婦才第一次見到了非常可愛的隔代混血小外孫的真人。探親是短暫的。在家上班的朋友的女兒雖然帶著孩子在父母這裏住了整整30天,但是當女婿開車來接妻子、孩子回波士頓時,身為外公、外婆的朋友卻已經有了割舍不斷的傷痛感。

於是,就在半個月前,本來是想開車前往波士頓,後來因為各種原因改變計劃的朋友夫婦,不顧身體安危,毅然決然地買了飛往波士頓的往返機票,決定去女兒那裏看望小外孫。

從我們這裏去波士頓沒有直航,必須從紐約轉機才能前往最終目的地。朋友夫婦二人去的時候還算順風,雖然在拉瓜迪機場等了些時間,但畢竟從紐約飛波士頓也就隻有四十幾分鍾。原以為去的時候一路通順,回家的時候也不能怎樣別扭。誰知,人算不如天算,朋友二人回家轉的飛機在紐約轉機時被臨時取消了。等他們好不容易上了另一架班機,中途又經停了好幾站,轉了一個大半圓圈,折騰了整整一天,半夜才回到了老巢。

不知是因為著急還是生氣,或者是因為心裏有火出不去。回家沒兩天,女主人就開始打噴嚏,流鼻涕。是不是感染了病毒?女主人開始心驚肉跳起來,怎麽看怎麽覺得自己的症狀跟新病毒的症狀很相像。男主人卻說沒有事。我們一路都戴著N95的口罩,又打過了最好的疫苗,還處處注意消毒,我們不會感染上病毒的。於是,又等了一個星期,女主人的症狀依然存在著。這期間,女主人整天憂心忡忡,心裏害怕,胡思亂想,夜不成寐,弄得平日裏還算正常的血壓都陡然升高了許多。不行,再這樣下去要出人命了。於是,趕緊開車去市中心做了病毒檢驗,結果一出,陰性。一顆石頭才算落了地,血壓也神奇地不高了。

朋友的經曆說明了什麽?我姑且在這裏推測一下:

1.說明疫苗起到了應有的防護效果。

2.說明女主人根本就沒有感染到任何病毒。

3.在感染的早期,病毒檢測可能會顯現陰性。

到底是哪一種結果?我寧願相信是第一種情況。我也寧願相信,我們所打的Pfizer疫苗在很大程度上是對人體起到了保護作用的!

出門有風險。但是在必須的時候,出門也是必須的。這大約就是生活的辯證吧?

 

 

 

 

 

 

 

 

 

作者:spot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