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中國字
文章來源: spot3212014-03-26 11:23:11

說到漢字,又叫中國字,但凡讀過幾天書的中國人都或多或少的會寫幾個,不論寫字的人字寫得如何,歪七扭八也好,橫豎不整也罷,看的人卻也能認出個子醜寅卯來,因為漢字的數量雖說大約將近十萬個,但日常所使用的卻隻有幾千字而已,如果不是中文專業的畢業生,水平再高的知識人士,平常所寫的常用字也不會多於兩,三千吧?也因此,找人借錢寫個借據,交朋友寫個情書,出門之前給家人留個便條,氣憤至極給對手寫個罵貼就都成了中國人日常生活中寫中國字的機會之幾。現在手機流行於天下,人們有事都互發短信了,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人們提筆忘字的機會自然就越來越多。而把中國字運用得最登峰造極的就要數那些書法家了,他們能夠在潔白的紙張上,把一支毛筆運用得靈活多變,一忽兒疾風驟雨般強勁,一忽兒風和日麗般徐緩,一忽兒龍飛鳳般舞妖嬈,一忽兒激揚頓挫般端莊,使濃度適中的水墨在紙麵上形成極有韻味,變化多端的神奇的黑白組合。

漢字延續至今,從最早的圖畫文字,甲骨文字,古文,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再到印刷術發明後逐漸派生出來的各種印刷字體,這中間經曆了漫長,曲折的幾千年的發展曆程。

新中國成立之後,文字改革便作為一件大事擺在了新政府的麵前。隨之而來的就是製訂《漢語拚音方案》,製訂《漢字簡化方案》,之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又通過了《漢語拚音方案》,注音識字和推廣普通話運動也競相在全國範圍內轟轟烈烈的開展起來。時至今日,《漢字簡化方案》公布已經五十幾年了,但半個多世紀以來,“繁簡之爭”卻從來也不曾停止過。現在,除了中國大陸使用簡體漢字以外,台灣,香港卻仍舊一如既往的使用著繁體漢字,這使得兩岸三地的文化交流有了或多或少的障礙,因為許多繁體漢字大陸人看不懂,也更不會寫;而大陸發明的簡體漢字,台灣,香港的中國人也更不知是何意思,並認為那些簡體漢字簡直是不倫不類,奇醜無比。

最近聽到有人講台灣的朋友們談論大陸漢字的改革,真是有些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味道,他們說:漢字簡化後,親不見(親),愛無心(愛),産不生(產),厰空空(廠),麵無麥(麵),運無車(運),導無道(導),兒無首(兒),飛單翼(飛),有雲無雨(雲),開関無門(開,關),鄉裏無郎(鄉)。可巧而又巧的是: 魔仍然是魔,鬼還是鬼,偷還是偷,騙還是騙,貪還是貪,毒還是毒,黑還是黑,賭還是賭,賊仍然是賊。隨他們說去吧,大陸的簡化漢字還得照用不誤不是,幾代人了,都是那樣學寫的方塊字,要是冷不丁的換成了繁體字,許多人就會在一夜之間成為不會寫中國字的中國人了。雖然有時也覺得許多繁體漢字要比簡體漢字好看得多,但簡體漢字也並不是那麽難看,至少比漢字拉丁化的想法要強百倍吧,否則,我們的老祖宗們就真得要從地底下爬出來和我們理論一番了。

更令人驚奇的是,時至今日,竟然有人又把印刷體的漢字寫回了老祖宗式的象形文字,而且還寫得是惟妙惟肖,出神入化,生動無比,真是長江前浪蓋後浪,現代人“返祖”勝古人呀。空口無憑,有字為證:































看到了方塊字的偉大了吧!所以,不管是繁體字還是簡化字,隻要是中國字,就都不會難看到哪去。實在寫煩了的時候,還可以挑兩個出來像人家那樣玩兒玩兒,隻要你有那個本事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