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的缺陷(續二)
文章來源: Franklinyanger2015-04-05 20:13:49



         中國傳統文化的缺陷(續二)
 
  在殘酷腐敗的體製之內,在孔孟之道的框架之下,中國的精英變成了封建王朝的奴才,不可能再有屈原那種追求卓而不凡的精神,也不會有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的精神了。所以後期的士大夫,不可能產生新的偉大思想,隻能在孔孟之道所賦予的人格意念上追求完善。孔孟之道的四項基本原則:非禮莫視,非禮莫聽,非禮莫言,非禮莫行,嚴重地窒息了中國貴族思想的生命力,注定不可能再對人類文明作出重大的貢獻了。
導致貴族精衰變的三大因素

導致中國貴族精神衰敗的因素很多,大致可以概括為三大因素:一是政權的殘暴,二是文化的缺陷,三是缺失一種主導性的宗教信仰。

封建專製的殘暴。秦王朝焚書坑儒開創了毀滅人類思想的先河。從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到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到宋王朝的反詩,到明太祖的文字獄,到了清王朝,一個錯別字殺萬把人也是等閑事了。一代又一代的殘殺摧殘,是貴族與貴族精神衰變的最直接的原因。秦王朝實質上成為中國貴族精神衰變的拐點。

為什麽歐洲的貴族精神能與時並進而發揚光大,而中國的貴族精神卻日漸微弱了呢?難道說歐洲的封建王朝不殘暴嗎?我想早期的封建王朝殘暴性不會相去太遠。我想深層次的根源應該是文化。
中華文化的缺陷

中華文化是一種奴性文化加謀略文化,這是一種內在有嚴重缺陷的文化。

奴性文化帶來人格的缺陷。奴性文化隻能培養出奴隸與奴才,培養不出真正的貴族。貴族追求獨立的思想與獨立的人格;奴性文化培養出來的人,缺失獨立的思想,就更不用說獨立的人格了。貴族精神的境界是“富貴而不淫,威武而不屈”,奴隸與奴才隻會匍匐在權貴的腳下苟且偷生,難以抵達高貴的境界。

謀略文化帶來品格的缺陷。貴族精神最重要的信念就是誠信,謀略文化講的是陰謀詭計,所以與貴族精神背道而馳。謀略文化信奉成則為王敗者為寇,根本沒什麽原則與道義,崇尚陰謀詭計,為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這種文化很難培養出真正的貴族,大致隻會培養出陰險狡詐心狠手辣的偽君子。

這種文化注定了貴族身上軟弱和陰暗的一麵。在中國很難有胸懷坦蕩的貴族,更難找到寬容仁慈的貴族。像曾國藩那樣,身處腐敗的官場,能恪守品格潔身自好,成為鳳毛麟角,尤其難能可貴了。

中華文化缺失一種主導性的宗教信仰,是這種文化最致命的缺陷。

因為缺失一種主導性的宗教信仰,中華文化實質上是各種思想的大雜燴。盡管孔孟之道占據霸主地位二千多年,但孔孟之道始終成不了一種宗教信仰。各種思想的大雜燴炒在一起,孔子,孟子,老子,莊子,什麽子都有;三字經,道德經,女兒經,易經,黃帝內經,什麽經也都有。中國是全世界神仙最多的國家,中國人什麽神都拜,似乎什麽神都相信,又似乎什麽神都不信,大致就是處於半信半疑之中。

因為缺失主導性的宗教信仰,所以這種文化太多的自相矛盾,叫人無所適從。比如,一邊說天道酬勤,勤勞致富;一邊又為殺富濟貧喝彩。一邊叫人要“坦誠相待”,一邊又叫人“逢人但說三分話”。 一邊叫人“路見不平, 拔刀相助”,一邊又叫人“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所以最後隻能抱定“難得糊塗”的理念做人了。“難得糊塗”反而成為做人的最高境界。
文化缺陷造成民族品格的缺陷

顯然,這種文化造成了這個民族品格的缺陷,突出地體現在兩個層麵上。

一是在個人的層麵上,難以從這種文化中得到堅強堅定的道德力量。道德是一種共同的生活信念,缺失宗教信仰,道德很難達到信仰的境界。

二是在民族整體的層麵上,也難以匯聚起巨大的正義力量。一個民族是否能匯聚起巨大的正義力量,取決於兩個前提:一是作為民眾的個體來講,是否有強烈的正義感;二是作為民眾的整體來講,是否有相同的正義觀。這兩個前提顯然都需要一種堅定的信仰,個體通過信仰得到堅定不移的正義感,並獲取不屈不撓的勇氣;民眾整體通過共同的信仰,形成相同的正義觀,這樣才能匯聚成巨大的力量。能擔當起這兩個前提的元素,唯有宗教。

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痛感:中國人熱衷窩裏鬥。為什麽會熱衷窩裏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缺失共同的宗教信仰。各人拜各人的神,各人都認為自己掌握真理,各人都認為代表正義,結果隻能用暴力解決,宗姓與宗姓鬥,黨與黨鬥,派與派鬥,鬥得你死我活,鬥得不亦樂乎。文化大革命為同一種思想鬥得你死我活,就更加荒唐不可理喻,那顯然是把邪惡的思想當信仰了。
從文學名著看中國貴族精神的缺陷

讀歐洲的文學名著,我們不難感受到歐洲貴族那種可貴的精神--誠信,道義,擔當,勇敢,冒險,坦蕩,寬容,凡是人世間高貴的品格,都可以從名著的裏貴族身上讀到。那種決鬥的精神,那種身先士卒的精神,是中國貴族非常缺少的精神。我們從《基督山伯爵》裏讀到複仇的精神,也是一種不傷及無辜的精神。我們從《泰坦克尼號》的悲劇中,看到了貴族精神的大愛,那決不是靠灌輸階級鬥爭的仇恨而產生的愛,而是靠宗教信仰賦予的博愛精神。船長可以淡定地指揮婦孺先逃生,最後他自己更拒絕登上最後一艘逃生艇而毅然決然地返回即要沉沒的船艙,選擇與郵輪一起葬身大海。這種殉道精神就是一種貴族精神。對比我們的克拉瑪依劇院大火“讓領導先走! “,那是何等的悲壯與偉大!

轉過來看我們的四大名著。《西遊記》、《水滸傳》,主題就是宣揚流氓意識,造反有理,殺人放火,報仇雪恨。美其名曰:替天行道,實質上是因為沒有給他官做;假如給他一個官做,便什麽道義都扔了。孫悟空之所以大鬧天宮,就是氣憤於弼馬溫的官銜太小了。

《三國演義》雖然也算成功地塑造出劉備的仁慈,諸葛亮的忠誠。然而”桃園三結義“所宣揚的精神就是地地道道的流氓意識。不是以道義作為結義的根基,而純粹是以個人的恩怨作為結義的紐帶,這正是所有流氓黑社會結義的模式。《三國演義》更把一個集陰謀詭計於一身的諸葛亮,塑造成中國的智慧之神。諸葛亮除了貢獻出陰謀詭計之外,對人類文明的進步幾乎沒有什麽大的建樹。《三國演義》把他當作智慧之神,把中國人引入了文化的誤區,把陰謀詭計當作智慧。歐洲人提出知識就是力量,中國人認定陰謀詭計就是力量。

《紅樓夢》是一部真正描寫貴族生活的名著。然而,我們從這本書裏,讀到了什麽樣的貴族精神呢?隻讀到貴族的胭脂味,讀到貴族的酒色情欲加無病呻吟的詩文,整個大觀園就是縱情享受的樂園,除了勾心鬥角,就是縱情享受。我們讀不到一丁點的貴族精神,勇敢?冒險?坦蕩?擔當?寬容?仁慈?一丁點都沒有。
貴族精神短暫的覺醒

然而,中華民族在上個世紀初,終於迎來貴族精神短暫的覺醒。那是因為曆史的契機,讓中華民族一度獲得了生機。

那是新舊文明交匯的時代。腐朽沒落的封建王朝陷入風雨飄搖之中,失去了往日的強悍;被長期禁錮的思想失去了枷鎖,得到了自由,因此獲得了生機。那也是西方文明蒸蒸日上的時代,引發中華民族的精英蜂擁而出,走出國門去尋找救國之道。中西文化就這樣在機緣巧合之下,造就了新一代的文化貴族,中西文化的精華在他們身上得到完美的融合,造就出中西合壁的精英。他們既具有東方謙恭的美德,又具有西方平等博愛的精神,堪稱中華民族曆史上最優秀的精英。

那是中華民族危難的時代,也是中華民族追求新生的時代,因此成為中華民族人才輩出的時代,一度人才濟濟,讓世人為之讚歎。那一代的精英,以他們卓越的學識與高貴的品格讓世人敬佩;就連他們個人的生活情調,也讓後人為之傾倒;我們今天讀到他們的傳記,依然感慨萬千。

那是中華民族貴族精神覺醒的時代,是中華民族最值得驕傲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