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投票為哪般?義還是利?
文章來源: 一之春2013-11-08 18:14:34

葉友文

幾年前,有一個非裔和西裔組織的平權法案遊行。一位律師路過,見有華人結伴參加,問他們:你們為什麽也來參加?回答是:我們上次組織民主遊行,有非裔西裔參加,所以今天來支持他們,報答他們。還加一句:“我們都是少數族裔!”律師聽了呆半晌,然後說:這平權法案可是為了爭取和維護非裔西裔孩子低分上大學。他們每爭取低一分,華人的孩子上大學就得多兩分。他們參加你們的遊行是為了他們認同的價值觀。你們今天為哪般? 犧牲自己孩子的權益去支持他們?為回報?為道德?

今年參加本區教委選舉的兩位新人觀點不同:A的觀點是:不應追求 AP 數量,而應保證 AP 質量;B的觀點是:多開 AP,讓更多學生了解大學課程,方便他們上大學時適應。各有各理。

我問兒子怎麽看。他說,他選AP不光是因為課程難,為申請大學加分,還因為上 AP 的同學都比較用功,程度相當,課堂效率高,學到的東西多。如果普及AP,學生參差不起,課程水平和效率都受影響。

前天投票,我把票投給了A。雖然B很有領導魅力,很真誠,人很漂亮,很多觀念我認同她甚於認同B,但我沒把票投給她而投給A,投給我正在上學的孩子的利益。

華人投票,到底應該投什麽?

古有“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今有“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華人的道德觀,“義”很崇高,高得象羊頭;“利”很卑賤,賤得象狗肉。如果一個人兩千年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在投票箱前還真不知道要投什麽。

一位共和黨分析家對華人投票傾向感覺費解,說華人的生活方式其實比較象共和黨的主張:個人多承擔責任,少交稅,不願意政府花大錢搞福利,反對同性戀,反非法移民等等;可華人投票卻多投民主黨,跟自己的利益相悖。事實是不是真這樣我不清楚,而且我也不是近年來共和黨人的粉絲。但我想,華人投票時,大腦最好不能隻過濾道德,更要過濾利益。

如果我們投票投“義”,事情就容易亂,因為“義”沒有客觀標準。如果當選人不能理解選民的真正利益,也象選民那樣按心中的“義”來行事,結果就很難滿足選民的真正要求。如果投票投“利”,把“利”擺出來,不同的“利”妥協於選票結果,就是民主的結果。知道選民要什麽,當選人就會很明確地為選他上台的多數選民利益服務。選人擔任職務還好,若投選法案,一旦通過,很難平反,不可不慎。

中國自秦始皇以來,所有帝王敢於為私“利”辯護的隻有曹操(雖未稱帝,也是魏王)。曹操在《讓縣自明本誌令》裏,把他受封的四個縣,讓出三個縣,卻讓他三個兒子受封為侯,原因是需要兒子做外援;他自己也拒絕放棄兵權,明說理由,“江湖未靜,不可讓位。”“既為子孫計,又己敗則國家傾危,是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當時情況也確如他說的,“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魯迅先生說,“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曹操的本事之一就是總是對自己的利益以及如何維護自己的利益很清楚,而且敢於講出來。

孔子說“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又必為之辭。”意思是討厭那些想要什麽不明說,偏要找冠冕堂皇的話來煩人的人。

我們投票就是要投自己的利益,光明正大,不要遮掩。

 

2013118日於洛杉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