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 正常國家 與 非正常國家
文章來源: freemanli012021-07-02 09:27:16

看法歸看法,但是也尊重博主的文字,先謝謝了!
從這個馬克思到底如何在中國和朝鮮、斯大林領導下的國家生活,我想起一個推論,如何判斷正常國家還是非正常國家,如下:
一個人鼓吹的國家,如果建成後,是不是自己還能居住?
如果自己還能居住,那就是正常國家。否則,就不是正常國家。
。。。
美國,就是正常國家。比如華盛頓、傑弗遜,他們建立的國家,如果現在他們回來,還能做為一個正常的公民,過正常的生活。
而馬克思鼓吹的國家,建成後,他們自己就沒有立身之地了。這就不正常。
魯迅要還在,也要被噤聲,這就是他們的看法。

你辛辛苦苦、滿懷理想,幫助建立了一個建築物,最少是為了開始新生活,結果不能住,進去就得被綁起來、甚至整死。這難不成就是所謂的自掘墳墓嗎?雖然不能說請君入甕,但“請君入漢城”就好到哪裏去了麽?這是個什麽事兒呢?

freemanli01 發表評論於 
馬克思動輒號召暴力推翻現政權,又沒有國籍,
如果現在在中國,居委會就把他抓了。
又跟保姆生小孩,說不定還電視認罪呢。
給他做中宣部部長,他會不會幹?
不幹這個幹什麽?
嗬嗬。有些事情不好聯係。
========
這是在博主gaobeibei 的博文後跟的感想,
 
===========================
 
正常國家裏,人與人的關係應該是魚和魚的關係,不應該是魚和水的關係。不應該一部分人快活得像魚一樣遊來遊去,另一部分人隻是被動的做水。
 
=============
關於馬克思,必須區分理想和理想化。必須區分 功勞 vs 苦勞。
要說有理想,亞當.斯密,牛頓,那是有理想的人,馬克思是理想化的人。
理想,是說我想好結果,然後 研究自然規律(或者說上帝的意旨--愛因斯坦的話);
而理想化,是我想好結果,但是自己懶省事,不研究客觀規律,自己任意搞,就想著出結果。
牛頓和亞當斯密分別發現了自然科學和經濟科學裏的自然力(F=MA 和 看不見的手)。
想有水喝,有自來水喝,那就把水放到水塔裏,運用自然力產生的水壓,F=MA, 水就自動到家了。
不研究這個機製,隻是盲目地擼起袖子加油幹,那把人累死,搞人海戰術,最後也隻能給每家每戶送一點水剛夠煮飯。
想有糧食吃,就利用市場規律,看不見的手,就把人群調動起來了,汽車火車都來了。不研究這個市場力,哪怕你每個人挑一擔糧食,二百裏不換肩不歇氣,那也不夠別人天天吃飽飯。
=============
馬克思看見了一些市場規劃的不足,就試圖否定市場的自然力,想用人力(看得見的手),代替市場力(看不見的手),就類似回到用肩扛手提,替代水塔。
用勞動時間強度、剝削剩餘價值,勞動價值論,代替市場和效用價值論。帶來兩個結果:

 
1. 階級對立情緒,被迫害症狀。
2. 苦勞代替功勞。
其實無論對人還是對己,你的作用不在於你自己多辛苦,而在於你的結果對別人有什麽用。
這種以“苦勞”混同於“功勞”的思維方式,一直都是馬克思主義(者)的心理特征。從馬克思那是就開始這樣,
  • “我天天泡圖書館,腳底下搓兩個坑,所以我有理想,我的理論正確”。
  • 我山路二百裏把麥子挑來,所以我應該賣個好價錢。
  • “我家裏犧牲好幾個,所以我是好人”。。。等等,這裏的邏輯是什麽

這種強調苦勞,而不關心功勞的心態,是照成中國大饑荒的心裏根源。大家都磨洋工,我的勞動時間長,就可以期望著多拿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