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禪宗故事
文章來源: freemanli012019-10-31 16:03:03
轉一組關於生死自在的帖子,俗話說,人生除死之外無大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相信這些生死自在的人不是到死的時候才知道什麽是死,才了脫生死,而是早已經通過佛法修行,親身經曆、驗證了“死亡的過程”,隻是沒有到時候,沒有隨著流水遠去。但是他們已經知道了生死的過程,怎麽上船,怎麽下船。
 
===================================
 
研究古代高僧,會發現絕大部分的修持者,都能臨生死之際輕鬆脫去,往來自在。而現在一般人來說,用功一輩子,平常佛法蠻會講,打坐也有些境界,可是大病一來,或一到死關就抵不住了?平常所用的功夫都幫不上忙,想念佛也沒力氣了,隻有隨業力所轉,被疾病所牽。然而古之高僧卻不是這樣。

《指月錄》卷七載:

鹽官會下有一主事僧(幫鹽官當差的和尚),一日,忽夢見一鬼使來追(即:來討和尚命),其僧知其壽盡也,便告曰:“某甲身為主事,未暇修行,乞容七日得否?”(沒時間修行,請寬容七天,你再來追討)。使日:“待為白王,若許即七日後來,不然須臾便至。”(答應七天)言訖不見,至七日後,覓其僧,了不可得。(七日後,其僧坐化不見,足見其僧定慧之力,生死自在。)

五燈會元卷七載:

  溫州瑞鹿寺上方遇安禪師,至道元年首,將示寂,澡身易衣,安坐,令異棺至室。良久,自入棺(自入棺內)。經三日,門人啟棺,見吉祥臥,四眾哀拗。師乃再起,升堂說法,“此度啟吾棺者,非吾之子”。言訖,複入棺長住。

遇安禪師,臨終前,自己洗得幹幹淨淨,換上幹淨的衣服,靜坐一會後,自入棺內,並作吉祥臥。過了三天弟子們想念師父,遂打開棺蓋,見師父已經死去,大家都痛哭起來。這時師父突然再起,複升堂告大眾:“如果再有人啟開我的棺蓋者,就不是我的弟子。”說完,再人棺中長去矣!遇安師不僅能白在生死,而且死後入棺三日,又能複生,乃真功夫矣!

   五台隱峰禪師,將示滅前,先問眾日:“諸方遷化,坐去臥去,吾嚐見之,還有立化也無?”僧日:“有”。師日:“還有倒立者否?”僧日:“未嚐見有。”師乃倒立而化。

隱峰禪師將圓寂前,告大家:四海之內,有各種遷化(俗話:各種死法),有坐去、臥去,我都見過,請問還有站著去的嗎?時有僧說:有。師又說:還有倒立去的嗎?僧說:沒有見過。於是師倒立而化。

  隱峰有妹,出家為尼,亦在彼,聞哥倒立而化;襯而咄曰:老兄疇昔不循法律,死更熒惑於人?(襯:拍。咄:感慨。疇昔:從前。熒:熒惑。)

  其妹說:老哥從前就不循規蹈矩(有點頑皮),死時(玩花樣)更是迷惑於人?說完,也隨哥遷化而去。

  隱峰禪師操生死於自在,倒立脫去,確實令人目瞪口呆。古之高僧,為什麽能臨生死之際,談笑脫去!解脫自在!而今之人,為什麽寥寥無幾?原因何在?

  歐陽文忠公,一日遊篙山,至一山寺,文忠休於殿陛,旁有老僧,閱經自若,與語不盡顧答。文忠異之,問曰:“古之高僧,臨生死之際,類皆談笑脫去,何道致之耶?”對曰:“定慧力耳。”又問:“今仍寥寥無有,何哉?”老僧笑曰:“古之人,念念在定慧,臨終安得亂?今之人,念念在散亂,臨終安得定?”文忠大喜,不自知膝之屈也。

  圭峰說:“狂亂隨情念,臨終被業牽,惺惺不由情,臨終能轉業”。

  欲知臨終受生自在不自在,但驗尋常於塵境自由不自由。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隨妄念欲作,猶如狂人,被塵境所轉,即:為塵境不自由,臨終之時必被業牽。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但由是非之理,不由愛惡之情,不被愛惡所拘,處處無礙,即能轉業。圭峰說:“勿認色身以靈知為自心,勿認妄念,妄念若起,都不隨之,即臨命終時自然業不能係。”

無了禪師,將示化前,述褐曰:

八十年來辨西東,如今不要白頭翁
非長非短非大小,還於諸人性相同
無來無去亦無住,了卻本來自性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