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增產不關它事,是科技進步的結果
文章來源: 樂閑人2011-11-26 18:29:51

一直以來,有關農業和糧食的報道一直以七九年為界限,在此之後,農業連年增產,一個時期糧食多得連倉庫都堆不下,而在此之前,農業一直低產,人民吃不飽肚子雲雲。

七九年發生了什麽?翻開有關報道,知道這一年農村施行了分田到戶,也就是說由集體退回單幹。實事求是地說,七九年以後,農產品確實豐富了,之後取消了糧食計劃供應,肉蛋奶供應充足。這難道都是分田到戶的結果?這個疑問在心中一直存在許多年。為什麽會心存疑問,是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這就是幾千年來的中國,農業生產一直是以農戶為基本單位的單幹方式,從曆史書上我們可以了解到,饑餓始終是困擾中華民族的大問題。為什麽過去的單幹解決不了溫飽,而七九年以後的單幹,一下子就把溫飽問題解決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我想,雖說是君權神授,老天爺也不至於會去拍人類的某些人的馬屁,讓彼一時的單幹產量底下,讓此一時的單幹豐產高產。然而,事實是七九年以後,人民的溫飽問題確實解決了,這又做如何解釋呢?這個疙瘩一直在心中盤桓了七八年。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這個疑問才得以解答。

一九九零年,我在蘇北裏下河地區工作了一個時期,期間和一位村支書相處甚熟,我問他是不是分田到戶了,糧食產量一下子就上去了?他笑了,說是那回事也不是那回事,分田到戶,農民種田是仔細些,但產量提高卻不是單憑仔細就能實現的,現在產量高,靠得是科技進步,一是有好種子,二是有充足的化肥,三是有農藥,這三樣缺一不可。他還說,實際上,七五年以後,種子問題已基本解決,現在種的還是那些品種,隻不過改進了一些,主要是化肥多,農藥來得及時。他說著指指一片水網化的肥沃良田說,我們現在是吃老人家的飯,現在塊塊田都能使上船來運輸,這省下多少勞力呀!這都是搞大寨田的結果。看來,這個支書對過去搞的農田基本建設抱有好感,他所說的老人家指的是毛主席。我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如此,整個農田都呈網格化,水渠寬窄不已,理想化的農田。

老支書的話使我恍然大悟,原來分田到戶並不是增產的根本原因,增產的根本原因是科技進步,是良種、化肥和農藥支撐了農業的高產。這也就合理的解釋了為什麽封建社會的單幹不高產,而七九年後的單幹高產的原因。我感慨不已,由衷佩服政治家和他們的筆杆子的張冠李戴的能力,他們善於根據自己的需要描繪社會現實,以此來證明自己是多麽多麽正確。

政治和宣傳啊,真是個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