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的意義
文章來源: 獅子覺醒2013-05-21 08:19:02

我們活著,是為了什麽?

人從一出生就注定了一生尋找的命運,尋找真正的自我,尋找依靠的友情,尋找一生命定的戀人。在這個尋找的過程中,我們經曆各種磨難。經過這一路的坎坷,有些人有幸可以達到一種境界,一種脫俗的境界,而有些人或許永遠都到達不了彼岸,或許這個脫俗的境界,可以暫且稱為一種相對的自由,靈裏的自由。

 

我從小生活在江南水鄉。江南的冬天其實特別寒冷,陰森森的冷,一陣寒風吹來,整副骨架都冷到打顫。春天一露出苗頭,孩子們便迫不急待的跑到田野裏瘋玩,與鄰裏小朋友們三五成群,在田地裏打鬧嬉戲,就成了整個春,夏,秋天的主旋律。無拘無束的那份自由,一直跟著我上完了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因為這份自由,從小做事學習都是慢悠悠的,學習雖然一直不錯,可卻讓老師家長們心眼裏著急這個孩子怎麽就從來不會更加努力一點,玩興太大。在這份自由裏,我橫衝直撞;在這份自由裏,我經曆了人生種種坎坷,堅持過了人生的二十七個年華。

 

然而我的這份自由到底是什麽?我又在尋找一份怎樣的自由?

先從自我開始。即使我的天性崇尚自由,後天的環境也影響了一生歡喜徹馬奔騰的豪氣,但這份“自由”到底有幾分?理想狀態中的自由並不是任由自己的思想如脫了韁繩的野馬,而是收放自如,一切皆在掌控之中。道德經,第二十五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經中道法自然的理解可為天地萬物都是自然生成的,而自然規律更是自然發生的,不以人的主觀意誌而變化。在自然狀態中,人才可以達到自由自在的狀態。任何強求的東西都是多餘的,該有則有,強求也不會歡樂,何必多此一舉?

 

這幾天新周刊的微博上有這樣一句話:“貝多芬說,友誼的基礎在於兩個人的心腸和靈魂有著最大的相似 。” 兩個人相互吸引,成為朋友,都是因為惺惺相惜的那份情。這一生知已並不多,掐指可算,但是卻可以相互信任,可以用生命來作保障。有認識十年,一起經曆無數悲傷,無數歡樂的大學蜜友,也有一見如故,彷佛認識已有幾輩子的姐姐。共同點就是彼此坦蕩,彼此珍惜。僅有彼此懷著謙卑與寬容,方可持久。最好的朋友,總是說一些最本質的平凡、樸實的話,讓你改正不好的習慣,並鼓勵你不斷進步。另外,樸實厚道,也是做人的準則之一。因為樸實厚道,因為這份誠實,善良,愛憎分明,才能體會到靈裏的感動,也可體會為靈裏的自由。做人做事坦蕩,不遮不掩,晚上睡覺也安心自在。

 

再者尋找一生命定的戀人。

愛情是古今中外,文者凡人一直頌讚的主題。因為愛情,倉央嘉措離開布達拉宮,流浪在拉薩街頭;因為愛情,塵香遠離故土,遠居大洋彼岸。人們常說,愛上一個人隻需一秒鍾,忘記一個人卻需要一輩子。想必這裏所說的這份愛就是人們苦苦追尋的、永恒的、命定的愛情。前麵說到朋友是因為“兩個人的心腸和靈魂都有著莫大的相似”,愛情更是如此。聖經中說,女人是男人的肋骨。我想長久的愛情一定是因為彼此已成了對方的骨血,離不開,放不下。甜蜜的熱戀期過後,是長長久久,淡淡綿綿的愛,耐人尋味,不離不棄。

 

這個過程並不一定會是順坦直接的,反反複複之後,人又會回到最初的原點,哪裏是自由的真我。為什麽我們在生命的長河裏會經曆那麽多的苦難?苦難之後,留給我們的又會是什麽?

關於苦難的意義,知己佩吉曾寫給我一段話:

1,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屬於自己的道路。

2、如果苦難是果,那麽他總是好的,因為苦難到最後會給我們帶來財富。

3、如果苦難是因,那麽這因不是在這輩子發生就是人生的輪回。

4、我應該用自己的力量去降低它的痛苦。

 

最後引用關於倉央嘉措詩中的一段來結束今天的分享:

 

那一天,閉目在經殿香霧中,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轉經筒,不為超度,隻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上,不為覲見,隻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啊,不為修來生,隻為途中與你相見

-《信徒》

 

作者:塵香

2011年12月29日賓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