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出驚人
文章來源: zqy682012-03-13 20:34:52



女兒出國時才九個月大,是個牙牙學語的
baby 。她是出國前剛斷的奶,用奶瓶是出國之後的事。

媽媽們大概都會有類似的體會,跟baby 說話會造一些帶有baby 語氣的“詞”。比如,我拿著奶瓶告訴孩子:“寶寶喝nai –nai  嘍!”這裏的nai  是“奶”的變形,發漢語的第一聲,和小羊“咩咩”的叫聲差不多。果汁的英文是Juice ,   有時女兒會發出“jiu”這個音(四聲),我就幹脆把果汁說成“Jiu-Jiu”,聽起來好像和“舅舅”沒什麽分別。

女兒周歲生日那天給國內的家人打電話,除了聽我們大人說話之外,他們也很想聽聽我女兒的聲音,可一個剛一歲的孩子能說什麽話呢?女兒在電話這邊指著裝果汁的奶瓶,喊著要“舅舅”( 果汁),我媽在電話那頭聽見:“寶寶是在喊舅舅嗎?哎呀,才周歲的孩子,說話真清楚!舅舅可真沒白疼她!”我當然沒有說破此“舅舅”非彼舅舅,就讓外婆和舅舅高興高興吧! 

後來給婆家打電話的時候,我們受果汁“舅舅”的啟發,又瞞天過海指著奶瓶讓女兒衝著奶瓶喊了好幾次“奶奶”,同樣也把電話那頭的奶奶給感動了一把:這個孫女見都沒見過,還把奶奶喊得這麽親! 

國內的親戚都覺得女兒說話挺早,不屬於“貴人話語遲”的那類。我自己是清楚女兒這 “舅舅疼奶奶愛”的“叫人”是跟馬戲團的動物做算術一個道理,不是她有意識地喊家裏的長輩。

女兒第一次讓我覺得她語出驚人是在她一歲半的時候。

一天,我在廚房做飯,她一個人坐在客廳的地毯上看動畫片《獅子王》。有個情節是刀疤叔叔設計害死了辛巴的父親。我從廚房的吧台看女兒,隻見她兩眼噙滿淚水,也不作聲,我就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趕緊到客廳裏把她抱起來,女兒開口就說了讓我非常吃驚的話:“我恨那個叔叔!”然後就放聲哭起來。我當時真的覺得訝異:我們那時有限的中文環境,她怎麽會說“恨”這個詞?我也第一次驚訝孩子的情感認知是這麽不可小覷。那時,我好像也在看一本育兒書,記得書上說孩子對情感的感知能力和大人沒有太大差別,隻是孩子不知道如何表達,或無法表達。女兒那天的表現給了我一個活生生的實例。 

小時候看到傷心的故事或電影我也總是落淚,盡管心裏一再讓自己不要哭,告訴自己那是假的故事,是騙人的,但眼淚還是不聽話。

從看到女兒為小獅子辛巴流淚的那天起,我深深地意識到:女兒也屬“易感”人群,是個愛落淚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