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蝴蝶
文章來源: 禦樹林楓2012-11-25 14:28:26
本文簡介國際反對家庭暴力日的由來和製定。讓我們記住這三位用鮮血鋪平人權道路的偉大女性----米拉貝爾三姐妹。


1960年的11月25日,多米尼加共和國的米拉貝爾三姐妹因為她們政治上的進步主張而被殘酷地暗殺了,人們稱三姐妹為“永生的蝴蝶”。這一悲劇的發生喚醒了人們的社會意識,1981年7月,第一屆拉丁美洲女權主義大會宣布把11月25日作為反暴力日,世界各國的婦女活動家們自1981年起,每年都在11月25日到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這16天裏開展大規模反對暴力、消除暴力的宣傳活動。 圖解全球反家庭暴力曆史 





米拉瓦爾三姐妹生於多米尼加的小康之家,家中有四個女孩,她們分別是老大、老三和老四。三女兒米娜瓦在家庭和多米尼加現實的催化下,早早覺醒,進而影響到大姐與小妹。但熱衷於在公共事務中露麵的米娜瓦,卻被當時的獨裁者特魯希略看中,他在貪婪暴虐、窮兵黷武之外,還異常好色,“他堅持要占有每一個部長的妻子,據說是讓她們明白‘誰才是真正的主人’”,特魯希略派人將一封舞會請柬送到米拉貝爾家中,邀請他們全家參加舞會,毫無意外地,米娜瓦在舞會上拒絕了特魯希略,全家人還趁一場驟雨逃脫,但第二天,米拉貝爾夫婦和米娜瓦就被逮捕,兩周後,他們被釋放,但這沒完,此後他們又幾次入獄,這最終導致了米拉瓦爾老先生的死亡。
  三姐妹後來都陸續和反特魯希略統治的青年結婚,並成為民眾的精神領袖,人稱“彩蝶姐妹”,她們的組織甚至在1960年策劃了一次刺殺特魯希略的行動,行動宣告失敗,成員陸續入獄,特魯希略迫於國際壓力將女性成員釋放。此時特魯希略已經70歲,身陷四麵楚歌風聲鶴唳的局麵,他理所當然地,將這一切都歸罪於反對者,尤其是拒絕了他並且反對他的女人。





墓地

  1960年11月25日,三姐妹去監獄看望她們的丈夫,回家路上遭到劫持,死於亂棒之下,凶手隨後偽造了一個車禍現場,官方報紙也說,她們死於車禍及墜海。特魯希略則在事後去了三姐妹喪生的懸崖上,得意地說了一句後來被載入史冊的話:“米拉瓦爾姐妹們就死在這裏。她們是多麽好的女人啊,但她們卻是如此不堪一擊。”
  但不堪一擊的未必是這三個弱女子,半年之後,特魯希略被暗殺,他的政權宣告瓦解,讓多米尼加在地獄烈焰裏炙烤了三十年的特魯希略恐怖統治總算過去。雖然特魯希略垮台更多是因為他的過分暴虐導致的內外交困(美國抽去了對他的扶持和支持),但人們更願意理解為,是三姐妹之死,為他添上了最後一根稻草,並理直氣壯地將三姐妹之死和他的垮台視為因與果。




1985年,第三次世界婦女大會通過了提高婦女地位的《內羅畢前瞻性戰略》,突出強調了針對婦女的暴力問題。

1989年加拿大一名對婦女運動心懷不滿的男性暴徒,認為他的發展機會都被優秀女性搶走了,他槍殺了14名年輕的工科女大學生之後自殺。1991年11月25日,加拿大的一群男士認識到自己有責任站出來反對婦女的暴力,決定將佩帶白絲帶作為個人宣言,表示佩帶者承諾本人決不參與對婦女施暴,並且對針對婦女的暴力決不保持沉默。短短六周內,加拿大約十萬名男士佩帶了白絲帶,還有很多人加入了關於男人施暴問題的討論。白絲帶作為反對暴力的標誌,象征著男人對男人的暴力不再寬恕,不在沉默。每年的11月25日,都有男性戴上白絲帶。目前,白絲帶活動已在世界各地廣泛開展,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為消除對婦女的暴力而開展的以男士為主要對象的宣傳活動。

1993年,聯合國發表了《消除針對婦女的暴力宣言》,第一次給“對婦女的暴力行為”下了定義:即不論發生在公共場所或私人生活中,對婦女造成或可能造成身心上或性行為上的傷害或痛苦的任何基於性別的暴力行為。《宣言》指出,對婦女的家庭暴力是對婦女人權和基本自由的侵犯,是男女不平等的結果。




1995年,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舉行,反家庭暴力也是大會的一個主題,並成為通過的行動綱領的一項重點內容。



             劇照


1999年11月5日,由多米尼亞共和國提議,60多個國家支持,第54屆聯合國大會正式通過第134號決議,將每年的11月25日定為“國際反家庭暴力日”,將白絲帶活動推向了高潮。其目的是作為一種機製來提醒各國政府:有責任消除對婦女的暴力,這是為阻止悲劇發生而采取的全球行動。


  • 《愛情心理學》講座(八)謹防愛情終結者
  • 《愛情心理學》講座(七)幸福婚姻和不幸婚姻中吵架的區別
  • 《愛情心理學》講座(六)幸福婚姻三型態
  • 這樣的婚姻請你不要勸和
  • 佛教問答-聖嚴法師:家庭暴力是否要忍耐
  • 請申請入組的網友注意查收悄悄話
  • 找伴侶怎樣避免家暴施虐者--胡雅婷被害案看施虐者和受害者
  • 寫給死去的胡雅婷和活著的“善人”們
  • 《愛情心理學》講座(五)婚姻溫度計和愛情實驗室
  • 《愛情心理學》講座(四)怨偶感歎:相愛容易相處難
  • 《愛情心理學》講座(三)婚戀中的怪圈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