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吧,飛吧(多圖)
文章來源: 禦樹林楓2012-06-16 18:23:12

在美國華盛頓宇航博物館的大廳裏展出一隻中國沙燕風箏,解說道:“人類最早的飛行器是中國的風箏和火箭”。下圖是該館收藏的一個古董風箏。



" 火箭 " 這個詞在公元三世紀的三國時代就已出現。在公元 228 年的三國時期,魏國第一次在射出的箭上裝上火把,當時蜀國丞相諸葛亮率軍進攻陳倉 ( 今陝西寶雞東 ) 時,魏國守將郝昭就用火箭焚燒了蜀軍攻城的雲梯,守住了陳倉。 " 火箭 " 一詞自此出現。不過當時的火箭隻是在箭頭後部綁附浸滿油脂的麻布等易燃物,點燃後用弓弩射至敵方,達到縱火目的的兵器。中國古代火箭外形圖,首次記載於公元 1621 年茅元儀編著的《武備誌》中。 其中記載了多種火箭。

      


很多學者認為魯班發明木鳶(飛鵲)是人類最早的飛行器。據《墨子 . 魯問》中:“公輸子削竹木為鳶,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及抱樸子:“公輸飛大 之 。”對於以上的說法,一部分人認為是現在的竹木類的蜻蜓或飛機模型類的東西。又有一部分人認為應該是風箏。或是兩者兼有。但是在魯班之前,墨子(翟)),「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這是說墨子研究試製了三年,終於用木板製成了一隻木鳥,但隻飛了一天就壞了。墨子製造的這隻木鷂是最早的風箏,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風箏。(約公元前 300 年),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

公輸班(魯班)不僅“為楚為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書》雲,“公輸班製木鳶以窺宋城”。這是間諜衛星的前身吧?《資治通鑒》中:一為魏國的王子,隨同風箏在空中飛翔達 13 公裏。在北齊的時候,皇帝高祥,他招來死囚綁在作為翅膀的大竹席上。命從塔上飛到地上。關於這段載人風箏記載,著名中國科技史研究學家李約瑟評論說:事情表達了一位殘忍的皇帝以囚犯來取樂,因為這些風箏必須有人在地麵上控製著,而且技術高超者才能掌握好手中的線,最多也就是盡量使風箏放的久些,飛得高些。《中國發明與發現的國度》一書中:中國的載人風箏也可能在 2000 年以前,已經取得了載人風箏的飛行成功,至少飛到了約 610 米的高空。

  相傳在公元前五世紀時,希臘的阿爾克達斯就發明了風箏,可惜後來失傳。直到公元十三世紀,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從中國返回歐洲後,風箏才開始在西方傳播開來。在 2001 年 10 月,英國人馬庫斯 . 喬恩《風箏的神奇》一文中稱: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一位飛行學教授加裏卜已經證實古埃及人靠風箏修建了金字塔,這很有可能是正確的。金字塔始建於 3000 多年前,盡管人們對此提出異議,認為古埃及史料中從沒有提及風箏以及其它相關的飛行。但認為這種設想是成立的。

漢朝大將韓信曾利用風箏進行測量和對楚軍做渙散軍心的思想工作。《獨異誌》中記載,梁武帝太清年間( 547-549 )侯景謀反,攻打台城(今南京)梁 . 簡文帝無法與外麵聯係,曾命人放風箏,向外告急求援。唐代將被用於軍事上的風箏,已漸轉化為娛樂用途,並於宮庭中出放風箏。“五代李鄴於宮中作紙鳶,引線乘風為戲,後於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聲如箏鳴,故名風箏。”故而不能發出聲音的叫“紙鳶”,能發出聲音的叫“風箏”。

  

公元五世紀左右,中國風箏開始向世界流傳,先是傳到朝鮮、日本、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後來又傳到歐洲和美洲等地。據傳, 1825 年,英國有位叫喬治•波柯克的中學教員,為滿足小女兒瑪薩翱翔藍天的願望,製作了一隻大風箏,並把瑪薩綁在上麵放飛,風箏上升到 90 多米的高度,不久安全落地。瑪薩因此成為第一個利用風箏升空的人,但故事的真實性還有待考證。 有真實記載的是:在 1894 年英國人利用風箏進行了空中戰場的觀察。巴登鮑威爾成為歐洲進行載人風箏飛行的第一人。萊特兄弟在發明飛機之前,也嚐試過載人風箏,但是沒有原始圖像資料。在美國華盛頓宇航博物館展出了後人的製圖。

 
找了幾個漂亮風箏,同神九同飛。

    


 

  

飛痛快了就來反家暴

  • 受害者為何走不出家暴(二)----受虐婦女綜合症
  • 婦女地位與婚外情、離婚
  • 夫妻擺平(二) 夫妻的天平
  • 夫妻擺平(一)男尊女卑是中國傳統文化嗎?
  • 受害者為何走不出家暴(一)----斯德哥而摩情結
  • 家庭暴力不是家庭糾紛
  • 新時代的女性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