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李陽接受心理治療有用嗎?
文章來源: 禦樹林楓2011-12-21 13:39:13

按:“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家暴案沸沸揚揚之際,李陽在2011年9月曾表示願意接受心理治療。在實際上李陽並沒有按期接受治療,而是在頻繁高調接受媒體采訪“救市”。這是我在搜集家庭暴力有關信息的早期發現的文章,後來也發現了一些不同觀點的文章。引此文不是在討論李陽的家暴行為和婚姻觀,而是意在討論心理治療對家庭暴力的效果。在博文底部給出Lundy Bancroft認為用於施暴者課程效果評估的清單。


打老婆無藥可救?
研究發現心理治療並無法感化家庭暴力犯
 

英國內政部的最新研究發現,心理復建課程並無法幫助家庭暴力犯罪者改變暴力行為模式。因此英國政府已全麵檢討現行政策。


過去曾有醫學研究指出,毆打妻子或生活伴侶的男性如果接受密集的心理復建療程,就可改變他們的暴力行為模式。不過根據英國內政部的最新研究發現,其實心理治療對這些暴力份子一點幫助也沒有。

英國《觀察者報》5月28日報導,這項研究的發現讓英國政府重新徹底檢討刑事司法體係處理家庭暴力案件的方式。英國內政大臣史卓(Jack Straw)決定刪除治療家庭暴力犯罪者的心理復建預算,改用於強化庇護所功能、對罪犯執行更嚴苛的限製令,以及利用電子儀器讓施暴者遠離以前的配偶和女友等措施。

這項研究持續追蹤調查家庭暴力事件累犯接受心理治療的情況,發現隻有約25%的人完成所有課程,而每位犯罪者每次接受課程的花費為9000美元,得由全體納稅人負擔。許多婦女團體在26日晚間表示支持這項研究的發現,但心理諮詢專業人士則不認同。

英國內政部為了減少家庭暴力犯罪者重複相同罪行的比例,決定在2001到2002會計年度結束前,推動1萬名罪犯參加心理重建計畫。研究的初步分析顯示,包括性別犯罪、吸毒和暴力犯罪等在內的罪犯參加這類復建計畫的效果相當成功,但對家庭暴力罪犯似乎並沒有效。

這項發現讓英國內政部相當震驚,因此正研究改用反向電子追蹤儀器,一旦家庭暴力犯罪者接近受害婦女的住宅時,警方能夠接獲警報趕往處理。

英國緩刑官員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robation Officers)的1名成員指出,這項研究發現令人擔憂,英國政府必須重新檢討現行減少家庭暴力犯罪的計畫,並加強對婦女的保護。根據英國內政部的最新統計數據,英國每年約發生83萬5000起家庭暴力事件;在英格蘭和威爾斯地區,每星期有2名婦女死於前任或現任生活伴侶的手中。

英國最大的受虐婦女和兒童保護機構「庇護所」(Refuge)的執行長侯爾蕾(Sandra Horley)表示,她既非女性主義者,也不反對男性接受外來幫助,但她多年來隻看過1名家庭暴力犯罪者成功改變行為。侯爾蕾認為,現行的心理復建課程都是採取集體方式,反成了參加者聊天、交換犯罪情報的地方;而且證據顯示,暴力犯罪者隱瞞暴力意圖的方法越來越狡猾難測。

不過英國最大的諮詢專業組織「英國諮詢委員會」(British Assocaition of Counselling)並不認為心理復建課程對家庭暴力犯無效。這個社團由心理復建專家組成,主席麥戴維特(Craig Mcdevitt)認為,心理諮商課程的效果如何,和研究人員選擇測試的諮詢種類有關。他認為英國內政部的的研究結果和他在專業領域中獲得的證據剛好相反。家庭暴力犯罪者通常也曾是這類暴力行為的受害人,因此心理諮詢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幫助這些施暴者理解到他們的行為是經由學習而來。

(摘自 89/05/26 明日報  陳宜君)

----------------------------------------------------------------------------------------------
虐待女性的男性施虐者的評估清單

作者:Lundy Bancroft    2007

·        充分承認到他做了什麽

·        停止找借口

·        停止指責對方

·        進行修正

·        接受責任(認識到虐待是一種選擇)

·        確認控製行為的模式,承認其錯誤性

·        確認驅使虐待的態度

·        接受克服虐待將是一個長達數十年的的過程,而不是自己宣布治愈沒有開始說,所以現在輪到你了,沒有使用作為籌碼

·        沒有因為取得的進步而邀功

·        沒有把進步當所偶爾虐待行為的獎券(例如::在很長一段時間,我沒有做過這樣的事,所以你為什麽這樣介意?)發展尊重,友善,鼓勵支持行為

·        有份量

·        分享權力

·        在高度激烈的衝突中的改變

·        如何回應伴侶(或前伴侶)的憤怒和不滿的改變

·        子女教育的改變

·        改變總象家長一樣對待對方

·        對待女性的態度的改變

·        接受他的行動的後果(包括就自己對這些後果不惋惜,不指責對方或孩子)



Checklist for Assessing Change in Men Who Abuse Women

By Lundy Bancroft
2007

*Note: This is an outline for an article I have not yet written, but I thought it might be helpful to people already.

  • Admitting fully to what he has done
  • Stopping excuses
  • Stopping all blaming of her
  • Making amends
  • Accepting responsibility (recognizing that abuse is a choice)
  • Identifying patterns of controlling behavior, admitting their wrongness
  • Identifying the attitudes that drive his abuse
  • Accepting that overcoming abusiveness will be a decades-long process, not declaring himself cured
  • Not starting to say, “so now it’s your turn to do your work”, not using change as a bargaining chip
  • Not demanding credit for improvements he has made
  • Not treating improvements as chips or vouchers to be spent on occasional acts of abuse (e.g. “I haven’t done anything like this in a long time, so why are you making such a big deal about it?”)
  • Developing respectful, kind, supportive behaviors
  • Carrying his weight
  • Sharing power
  • Changing how he is in highly heated conflicts
  • Changing how he responds to his partner’s (or former partner’s) anger and grievances
  • Changing his parenting
  • Changing his treatment of her as a parent
  • Changing his attitudes towards females in general
  • Accepting the consequences of his actions (including not feeling sorry for himself about those consequences, and not blaming her or the children for th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