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闊眼界奢侈麽?
文章來源: 禦樹林楓2011-12-03 07:33:53

旅遊和度假不同:旅遊是遊看世界;度假是遠離生活常態。旅遊出發前要做足功課,對目的地的景點內容、時間安排、備用方案要考慮清楚。度假則是找個地方“孵蛋”,不考慮時間,隻考慮放鬆,條件允許還能考慮血拚。我覺得旅遊也要開銷,但花不是奢侈錢。

如今奧巴馬的教育改革除了思維能力、解決困難能力以及利用科技和獲取信息的能力,還強調了創造發明能力、溝通能力、協作能力和全球意識。這當然不是說要走遍地球山山水水,而是強調要能和不同國家、文化、宗教背景的人進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過不了幾年,就不是僅看成績,而且要考察思維過程和創造力。這些敲門磚,是要靠年複一年的積累。

“ 行萬裏路,讀萬卷書 ” 是中國古人的一種求知模式,也是古人自我修養的途徑,即遊曆和讀書。讀書實質上是通過博覽群書獲得間接知識;但隻讀書是不夠的。荀子說“聞之不見 ,雖博必謬;見之而不知,雖識不妄”,荀子還說:“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所以還要遍遊各地,親見親曆,知識水平就會飛躍到一個較高的層次;同時接觸不同的人,體驗不同的文化,領略風俗地貌的差異,思維就會更開闊更多樣,更能發展地理解接受事物的多樣性。

我曾聽過如此言論:“我不需要旅遊,隻要閉上眼睛就能想像出來一切。”高人啊!也不知道情報部門為什麽不聘用如此奇才去替代間諜衛星。似乎人們認為孩子定期去餐館,學樂器繪畫是基本消費,而旅遊是奢侈消費。我總覺得開闊眼界,體驗外界才對是對孩子更基本的投資,就象給孩子買或借書。一個人的視野和思維是在青少年時期培養的,等孩子自己有經濟能力去遊曆時,孩子的學習模式和眼界已經基本固定。不是所有沒有旅行習慣的人都能習慣用旅行去豐富閱曆的,就象讓一個沒有閱讀習慣的人在成年以後突然要通過閱讀來學習。介時應當 怪孩子麽?應當怪家長沒有適時用時間和金錢去鑄造孩子的自我修養模式。

真的有人離家 10 裏就犯暈,走點長路就轉筋,一去生處就煩心。借助 GPS 定期參觀當地博物館的新展品、參加附近的不定期活動總能做到吧?偏偏有人樂於沒日沒夜開牌桌、沒完沒了地看電視、沒心沒肺地泡網絡 : 自己就沒有一雙探索的眼睛,如何引導孩子開闊視野?

古人把“行萬裏路”放在了“讀萬卷書”的前麵。我想是在整個的人生道路上,視野和境界更能決定一生,尤其是後半生。自古以來文人雅士遊學;僧道雲遊。如此“學”的益處大致好處很多:一可親見親曆,增長見識,謂多見而識之;二是通過遊曆可以印證從書上得來的 “ 知 ” ;三是通過親曆親見可以考察事物的變化及其化原因,即孔子講的 “ 我之遊,觀其所變 ” ;四是可在遊曆中將自己的知識和學說施之於 “ 行 ” 。

多年前聽過來自一個人文和自然旅遊資源相當豐富(全都寫在千古銘頌和巨著裏),卻開發突出不利的貧困縣的聲音:“這城裏人跑到這裏來看這些,有什麽看的?”天那,其他的你們可以不理解,但不至於和白花花的銀子有仇吧?要知道臨潼曾經也窮啊,窮得都能修放射性研究所,後來哪個臨潼老太太不會幾國外語討價還價?

帶孩子走走看看吧。思維和視野可不是上陣前能磨快的槍。

對家暴說不博客文章

  • 遭遇義工,做對家暴說不義工及入組周年感言
  • 關於家庭暴力的迷思(誤區)
  • 男女性家庭暴力受害者的異同以及男性受害者的特別注意事項
  • 美加家暴熱線和避難所的匯總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