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後媽生活(三)
文章來源: 愛無能2011-07-21 21:20:17

我出生於一個非常傳統的家庭,接受的教育也是傳統教育。從小,父母就要求我,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即便是最寵愛我的爺爺,也會要求我的言行舉止要得體大方。記得才45歲的樣子,我因為拿筷子的姿勢不正確,伸出去夾菜的時候,還被爺爺一筷子打了回去。不過,我本身好麵子,往往碰過一次這樣的釘子,就記住了,再不會犯。兒子呢,就跟我恰恰相反。

 

來澳洲的飛機上,兒子吃麵,稀裏嘩啦的聲音,隔幾個座位遠都能聽見。老公提醒他好幾次,也沒什麽用。夾菜的時候,筷子上經常還沾著飯粒和菜渣,就在盤子裏翻來翻去。遇上自己喜歡的食物,就不停地夾,不管旁邊的人有沒有吃到。夾到菜以後,會把菜在盤子上甩來甩去甩半天之後再放到自己的碗裏。因為不會用碗或勺子接著,所以,菜從盤子夾到碗裏的過程中,往往會有菜汁落在其它的菜裏、湯裏,甚至桌上。

 

坐沙發,兒子常常是斜躺在沙發上,腳往扶手上一擱,鞋還沒脫。有次去朋友家做客,他也是這樣歪在別人家的沙發上了,把老公氣到不行。坐凳子的時候,他的兩條腿會習慣性不停地抖動。站就永遠是鬆鬆垮垮的樣子,走路也始終不緊不慢。

 

麵對這樣的孩子,我的內心非常矛盾。管吧,怕傷麵子,畢竟不是自己的親骨肉,怎麽說都可以。不管吧,眼看他一天天長大了,馬上要走向社會,總不能讓他在外麵遭人白眼,說他沒教養吧。而且,大家要在同一屋簷下生活,將來女兒也會過來,我也不想女兒沾染上這些不好的習性。

 

生活習慣已是這樣,其它方麵就更是讓我煩心。

 

入學頭一天,我和老公就給兒子買了飯盒和水壺。沒兩天,兒子放學回家說,水壺丟了。什麽時候丟的,不知道。丟哪兒了,也不知道。正好家裏還有一個我從國內帶來的帶蓋水杯,給他用。不到一個星期,又不見了。

 

聽老公講,兒子在國內就是這麽丟三落四,掉過好幾個手機,鑰匙和門禁卡也數不清丟過多少次。掉錢、掉公交卡更是家常便飯。最誇張的是,連書包也不見過。

 

麵對這樣的孩子,如果再丟東西而不給予懲罰,那麽,很快,國內的這些問題又會反複出現。於是,我和老公給他買了新水壺,告訴他,買水壺的錢,會從他的零花錢裏扣除。

 

水壺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一天,兒子找我借U盤拷了作業帶去學校交給老師。離開家的時候,我囑咐他,把U盤保管好,因為用得少,我隻帶了一個U盤來澳洲。要是丟了,在澳洲再買一個不劃算。哪知道,兒子還是把U盤弄丟了。我是真的無語了。不是我舍不得買U盤的錢,而是我真的沒想到,這麽大的孩子,會在兩周之內,丟這麽多東西。

 

前後掉過三次東西後,一切暫時歸於平靜。我樂觀地想,兒子會慢慢長記性的。

 

三周之後,兒子放學回家,身上穿著體育課指定的T恤和運動褲,校服換下來放進了塑料袋。趁著天氣好,我很快就把兒子的運動裝和校服都洗幹淨掛在了曬衣繩上。第二天早上,兒子起床換衣服,領帶找不著了。顯然,領帶沒有帶回家,因為我接過的袋子裏麵根本就沒有領帶。兒子說,領帶和校服是一起放進袋子的,他也不知道領帶是怎麽丟的。

 

但是這一次,我對兒子的說法產生了懷疑。一般來說,領帶和校服肯定是同時換下來,又都放進了袋子裏,怎麽會校服還在,領帶不翼而飛呢?老公要我多多留意,說兒子經常會撒謊、找家裏要錢。

 

因為學校的校服店不是每天營業,最近的一次營業時間是下周三,所以,在此之前,兒子隻能不係領帶上學了。沒想到,周二放學,領帶又出現在他的脖子上了。兒子說,領帶依然沒找到,所以又買了一條新領帶。我很奇怪,問他,校服店不是周三早上才開門嗎。他楞了一下,說,老師帶他去的,原來校服店其它時間也營業。我再問他要收據,他先說找找,過會兒說沒有,然後就有點煩躁了,跟我講,他覺得收據不重要。

 

從這兒開始,我意識到,老公的提醒是對的。跟兒子打交道,鬥智鬥勇是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