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本善?純扯淡!(圖)
文章來源: 宇之道2021-05-26 04:23:29

性本善?純扯淡!(圖)

先上圖。



照片上是一個3個月大的小BB在薅自己的頭發。把自己薅得生疼。越疼,就越使勁薅。越薅,就越疼。然後自己哇哇大哭。

這是我女兒小時候的照片。當時女兒自己躺平在床上,突然就大哭起來。我急忙過去查看。原來是她自己在薅自己頭發。

這是一個什麽情況?

這個情況就是,這個3個月大的小BB正在做惡。你總不能說薅自己頭發是行善吧?

一言不合,就薅頭發。三個月的小BB就已經會做惡了。我們是不是應該給“人之初,性本善”這個說法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人之初,性本善”可以說是一碗雞湯。雞湯的特點就是:將概念和數量模糊化、不給出明確定義。“人之初,性本善” 這碗雞湯裏,主要有一個概念和一個數量被模糊化:“善”和“初”。

1.什麽是“善”?

各種文化對善有其各自的定義。中國講究“百善孝為先”,西方講究獨立、不依靠別人。即使是同一個文化,在它的不同時期,對善的解釋也是不同的。譬如在中國,以前是“隻生一個好”,多生就是惡。現在是準備放開二胎、三胎,鼓勵多生。多生是善,不生是惡。既然,世界上沒有統一的善,一個剛出生的小BB怎麽會知道什麽是善呢?

2.什麽是“初”?

從O歲到幾歲算“初”。是剛出生的零點幾秒算“初”?還是到十八歲之前都算“初”?這問題也隻能是喝雞湯的人見仁見智了。

我們看著小BB很純真、很可愛。誤以為他們有善良的本性。實際上,他們隻是還沒有能力做惡而已。

一、兩個月的小BB的抓握力有限,不會薅,也薅不疼自己的頭發。通過不斷的摸索學習,三個月大的時候,學會了薅自己頭發。將自己薅疼以後,又學會了不薅自己頭發。人類對善惡的認識就是這樣慢慢養成的。你所處的社會生態決定了你對善惡的認知。如果你出生在食人族,吃人是很平常的事兒。然而,在現代社會,吃人是大逆不道的。一個食人族的小BB能拒絕吃人肉嗎?

一個人善良與否是後天的學習和經曆的結果。“人之初”不懂善惡美醜。由於智力和體力的限製,即無法做惡、也無法行善。通過後天的不斷學習和“艱辛探索”,人才會認識善惡,實踐善惡。

“人之初,性本善”就是一碗毒雞湯。

性本善,純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