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張紹剛到吳錚真
文章來源: 東風飄2012-05-26 15:30:07
一曲《非你莫屬》暈倒男的“表演”再次將主持人張紹剛推到風口浪尖,影壇內抨擊張紹剛與擁躉張紹剛的兩隊人馬各展奇招,上演一場口水之戰,不幸的是,與大多數網上爭鬥一樣,最後我們看到的卻是陷入相互抹黑與人參公雞的淒慘場麵。

每個人的經曆閱曆不同、學識見識不同,必然導致觀點的不同甚至大相徑庭。但是觀點的不同,不能成為人身攻擊的理由,我們來自中國,但是由於各種原因,現在生活在西方。西方的文明和民主精神告訴我們,我可以不讚成你的觀點,但是我支持你表達自己觀點的權力,同時這種觀點表達的權力應該受到保護。

本人是屬於不喜歡張紹剛一邊的,不喜歡他不善的一麵。由於年初的劉俐俐事件,我第一次看了這檔節目,他對劉俐俐的言語公雞在我看來是不能接受的。因為從年齡上講,他長於劉俐俐;從地位上講,他是主持人,劉俐俐是嘉賓;因此張紹剛對劉俐俐的一係列“攻擊性”語言,諸如“渾身發冷”、“咱們這兒”、“浪笑”、“仇恨的眼光”,都是不適當、不恰當的,甚至可以說是過分的。張紹剛應該對他的某些行為反思並且道歉。在這次“暈倒男”事件中,張紹剛其實是重演了年初劉俐俐那一幕。

當然張紹剛的擁躉們常常從另一麵為張紹剛開脫,說劉俐俐如何的張狂、炫耀,說暈倒男本身就是混混等等,我們承認劉俐俐初出茅廬很不成熟,暈倒男也確實有欺騙嫌疑,但是這都不能成為張紹剛可以攻擊劉俐俐、歧視暈倒男的理由,也不能構成可以肆意貶低劉俐俐等人的理由,因為他們都是孩子,他們還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成長的煩惱是我們每個人都經曆過的,沒有哪一個人在成長的曆程中完全一帆風順。因此作為過來人,作為長輩,作為老師,作為主持人,懷有一顆“善心”去盡力幫助他們,而不是因為他們身上的某些不足討厭、歧視他們並且毫無顧忌的去攻擊或者貶低他們。這不應該是一個大學教師、公共媒體主持人的作為。

當然我並不認為張紹剛是個“壞蛋”,盡管我個人不喜歡他的主持風格,但是他能在這個台子上呆這麽久,說明他有自己的過人之處。何況還有為數不少的粉絲。因此我堅持自己的觀點,但是我也尊重與我意見不同網友的意見。一己之見不應使我們成為網上的“敵人”。

說到這裏,也要說說劉俐俐、暈倒男等這些海外學成歸來的孩子們了。海外留學,從改革開放以後的公派留學到後來的自費留學,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越來越多的孩子加入到海外留學大軍之中,與八十年代開始一直到九十年代初期,公派留學生一直是留學生的主力軍,應該承認這些人絕大多數是一代精英人才,但是這些人多數留在西方國家了,隻有少數回到國內。也正是他們榮耀了“留學生”、“海龜”這樣的字眼。但是將近三十年過去了,今天的留學生概念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管是國內的“高官”、還是“新貴”他們的孩子從中學就開始在海外留學了,這些人的孩子中,學有所成的是有,但是學而不成的紈絝子弟不在少數,“留學垃圾”的概念早就有了。許多富貴人家的孩子,早早被望子成龍的家長們扔在海外,我知道的許多孩子在英國花天酒地,開豪車,泡女孩,幾年過去連基本的語言交流都還成問題的孩子大有人在。

時代發展到今天,當這一代留學生基本上留在西方國家的目的無法實現的時候,留學生海龜成為一種潮流,然而今天的留學生海龜與二三十年前出國的留學生海歸們真的不可同日而語。因此當劉俐俐、暈倒男,甚至吳錚真出現在媒體上的時候,留學生海龜的光暈早已喪失貽盡,人們開始用審慎,甚至挑剔、苛刻的目光來看待這些還自我感覺良好的小海歸們。因此張紹剛才可以對劉俐俐的某些“張狂”采取一種攻擊性態度,也可以對“暈倒男”投去一末鄙視的目光。

說到這裏,不能不說說吳錚真了,這個當下“非誠勿擾”節目的紅人,其實與劉俐俐、暈倒男有著共性的東西。知道吳錚真,也是由於劉俐俐事件,有人搜出了有關張紹剛的一係列作品,吳錚真算是其中一例。但是平心而論,盡管網上當時說這算張紹剛“欺負”嘉賓的一個案例,但是我倒覺得吳錚真當時的表現更加令人討厭。其一就是炫耀她的一係列學曆、證書;其二就是炫耀自己的網絡紅人經曆。在另一檔相親節目中,同樣原因,由於過於炫耀其留學經曆,被男嘉賓當場罵哭,當時的情景確實有點可憐兮兮。轉戰《非誠勿擾》後,吳錚真不改其宗,首先炫耀的還是她的留學經曆,並以網上紅人自居,其作態實在令人不敢恭維。

在吳錚真的自述中,會計學碩士,澳洲留學六年,修課百門,雙碩士年修業五所大學,擁有五本執照,國際會計師協會和財務師協會成員,目前是閩江學院英語教師。其實許多網友早已經對吳錚真的學曆真偽提出異議,六年五所大學、雙碩士年修業五所大學,這都是什麽概念啊!五本執照、國際會計師協會和財務師協會成員,如此驕人成績卻屈居一所無名大學教學英語,如此海龜人才怎麽就如此委屈自己?當今海龜的真才實學由此可見一斑!

如今,海龜的光環已經喪失其曾經的炫耀光芒,低調、平和的心態融入到國內的經濟大潮中才是正路,大浪淘沙,是金子總會發光,反之平淡甚至碌碌無為的人生不會因為你曾經留學海外而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