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歲那年 我支持母親離了婚
文章來源: 反家暴工作組2011-06-13 08:30:04



十歲那年  我支持母親離了婚
——
回顧我父母的家暴婚姻
作者:花雨101)

我是從《全職太太》開始跟讀蜜瓜的小說的,發現這個寫手雖然年齡不大,自身經曆也並不太複雜,但對婚姻(特別是中式婚姻)的實質卻有一種很深刻的洞察。有些生活一帆風順的讀者認為蜜瓜偏激,我也理解。畢竟能一輩子甜蜜地生活不是人人都能奢求的福氣。讀了《非典》第一部,發現張允鑫和夢醒的婚姻象極了我父母的故事,隻是我母親沒有一個愛她的男人等在原地。雖然有寫點什麽的衝動,真要動筆才發現這個題材很沉重,沉重到牽動了我心底最希望忘卻的記憶。

母親是共和國的同齡人,雖然從來沒有享受過外婆家曾有的榮耀和奢華,卻一出生就背負著出身的陰影。解放初政治上和生活上的雙重壓力讓有“海歸”背景的外公時刻處於高度緊張狀態,脾氣也因而異常地暴躁,他的孩子們就成了他釋放壓力的沙袋。生性好動又倔強的母親小時候飽受皮肉之苦,頭骨上至今還留有一塊凹陷,那是外公用一根木棒敲出的印記。為逃避她冷酷的家庭,母親不到二十歲就參加了工作,後來又自願分流到異地。走前最後一次回家收拾東西時,據說外公外婆準備了一些吃的讓她帶在路上,母親看都沒看那個包裹一眼,至今也不知道裏邊裝的是什麽。有意思的是,離家後的母親卻成了五兄妹中最心疼父母的一個,也算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範例了。

那時正是兵荒馬亂的文革,一個舉目無親的單身女孩在異地的生活也並不容易,何況她還背著出身於資本家家庭的黑鍋。不知愛情為何物的母親出於本能地開始尋求庇護,於是經人介紹認識了大她九歲的父親。父親頭腦聰明,還頗有藝術天賦。那時他們所在城市的很多宣傳油畫和條幅都出於父親之手,我大學畢業後看到了父親的幾十本日記和幾部小說手稿,雖然帶著時代的印記,但文筆還是很優美的。如果不是生不逢時,父親也應該是有所建樹的吧。父親和母親雖然在年齡和性格方麵差異很大,但兩個人的出身絕對是門當戶對的,連雙方的家庭結構都幾乎一致。和那個時代的大部分人一樣,沒經過什麽海誓山盟、驚心動魄的愛情,兩個都沒什麽資格挑剔的人很自然地組成了一個家庭。新婚伊始,不是沒有過溫馨的時刻的。父親算是有點情調的男人,用現在的話說是有點小資吧,對母親也還嗬護,兩個人頗有過一陣讓人羨慕的時光。不幸的是,這點溫馨很快被他們的長女,也就是本人打破了。第一次爭吵發生在我出生後不久:孩子的哭鬧讓做母親的失去了耐心,父親不但沒有安慰,反而抬手給了母親一記耳光。短暫的驚訝之後,母親能做的是抱起孩子去找“組織”,要求離婚。所謂的“組織”就是母親的直接領導和幾個女性黨員。離婚當然是不可能的,在“組織”的勸導下,父親道歉,保證不再打人,於是父母重歸於好。

人說“萬事開頭難”,有了開頭,下麵就順理成章了。家暴也是如此,有了第一個耳光之後,再打起來也就順手了,於是家庭戰爭成了家常便飯。母親從最初的單純尋求“組織”幫助,後來發展到和父親對打,當然總是吃虧的角色,最後大多以被聞訊趕來的鄰居拉到家裏收場。母親多次要求離婚,甚至有幾次從娘家叫來了她的父親兄弟為她做主。那時侯的人們幾乎是毫無例外地以把捍衛婚姻的完整性當作己任的,“一個巴掌拍不響”,“夫妻哪有不吵架的”,“為孩子著想”等等被反複地灌輸到母親耳中。父親多次在母親的家人和領導麵前痛哭流涕地保證不再犯,有一次甚至跪在了外公的腳下。“殺人不過頭點地,不要得理不饒人”,最後連脾氣暴躁的外公都心軟了,母親就這樣一次又一次地被說服。

父親這個人我至今不懂。除了老婆和孩子,他幾乎從來沒對任何人發過脾氣。小時候每次到父親單位聽到的都是人們對他的誇讚之詞:多麽有才,多麽和善,多麽樂於助人等等。另外,他對我外婆家不是一般的慷慨。外公在文革的幾年中沒拿過工資,一家人幾乎是全靠我父母的資助生活的。父親從來沒有過任何抱怨,相反有時候甚至比我母親想的還要周到。直到今天我八十多歲的外公也常念叨說我父親是他們一家的恩人,這也是為什麽母親的娘家人都對他翻不下臉的原因吧。不吵架的時候,他對我母親也還算體貼。還有就是他很顧家,自己畫的油畫、做的家具讓好多人都稱道不已。

事情的轉機或者說進一步惡化是在八十年代。三十剛出頭的母親有些愛美之心,雖然也不過就是燙燙頭發或者穿一條滌綸褲子之類的。人到中年的父親有了危機感。和常人想象的不同,他沒有試圖緩和關係,用感情修複婚姻,卻希望用進一步的武力讓母親徹底臣服在他腳下。順便說一句,我學齡前的日子是在外公家過的,學齡後回到父母身邊感受的就是一觸即發的緊張。小小的我都學會了察言觀色,不該說的話不說,以免引發戰火。所以我從來不讚成所謂的“不離婚是為了孩子”的借口。母親那時的工作碰巧是要接觸人的工作,性格外向的母親頗有人緣。於是在父親眼裏,她的打扮就是為了吸引人的注意力,有“紅杏出牆”的苗頭。以預防為主,他開始對母親嚴加看管,甚至跟蹤盯梢。雖然沒發現什麽,但母親每次燙發、添置新衣都成了戰爭的導火索。在又一次夜半的嚴刑拷打之後,母親終於離家出走,投奔了她的好朋友一家。朋友的老媽媽當時看到母親的累累傷痕都忍不住掉下淚來,頭一次站到母親一邊,支持離婚。母親是個好強之人,雖然幾次鬧離婚,但從未把家暴的細節透露給朋友,那是頭一次給人看傷。即使這樣,我父親也是堅決不離婚,用他的話說是“我們還有感情”。在母親離家時期,父親一麵寫了幾十頁的長信回顧他們的婚姻,試圖用所有曾有過的溫馨時光感動母親,這封信也確實讓母親讀到幾乎流淚;另一方麵,卻對一個來家看望他的老朋友說了實話:女人就要用拳頭來收拾,回來後她要是不聽話我還打她,打到她心服口服為止。父親不知道的是,他的女兒已經懂事了,小小的心靈要比同齡人敏感很多。是的,是我把這句話轉告給了母親,成了壓斷他們婚姻的最後一根稻草。父親為此至今從心裏怨恨我。隻是他大概從未反省過,是什麽原因能讓他十來歲的女兒堅決支持父母離婚呢?

這段婚姻的結局是離婚後,母親被發現得了一種內分泌疾病,全身骨痛,一度被認為得了骨癌,差點都要托孤了。雖然手術拿掉了一個良性腫瘤後不再骨痛,但至今仍有後遺症。母親怕了男人,堅決不肯考慮再婚。父親倒是再婚了一次,無奈舊戲重演,以離婚收場,目前也是一個人生活。有人問過他們複婚的可能性,母親的回答是:“我寧願死掉”。在這場不幸的婚姻中沒有贏家。

如果你有耐心看到這裏,我奉勸各位千萬珍惜自己的枕邊人,因為破損的心是無法修複的。如果你還在不幸的婚姻中煎熬著,看不到出路在哪裏,我的忠告是: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 如果你身邊的是一隻雪豹 你會不會對它動手
  • 7年婚姻中,和洋老公最激烈的一次吵架
  • 走出家暴的10個誤區 對家暴說不 ZT





  • =============================================================

    “對家暴說不”群組鏈接【遭遇家暴的姐妹們,以及反家暴自願人士,例如社會工作者(SOCIAL WORKERS),律師,婦聯幹部、人大代表或者你們認識這樣的人,請自薦或者向她們推薦我們的群組和博客,期待你們加入此組,與我們一起並肩工作。】請點擊此處申請入組。),請認準原創防偽圖標(如下圖紅色底板黑色字體的“對家暴說不”題圖),以及查對核實此群組管理員名單(漢代蜜瓜,尋ME,老姐,花雨101,Youshijie,隨意了,piao11,小泥山......等)。謝謝!

              點擊圖標即可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