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滅門血案看博弈的對抗與合作
文章來源: 西風破2011-06-02 06:31:47

筆者網文《駁老遊:滅門案的警示意義》後麵,網友cse378留言稱此案是一個“雙輸的案例”。此話不假,其實延伸一下這個觀點,也許是這個案件對於現實社會的另外一個警示意義。

這個地球自從猴子變人以來,人類之間的博弈就沒有停息過。國與國之間的戰爭自不用說,從弓箭長矛到火槍火炮,伴隨著刀光劍影和生靈塗炭,這是一種你死我活的博弈,沒有例外;體育競技也是一種博弈,但是這種博弈雖然不是你死我活,但最後卻隻能有一個勝者。這種頗有刺激的對抗性的競技能引起人們極大地競技熱情。因此這種非合作的博弈是一種必須分出勝負的“零和遊戲”,一方的勝利必然伴隨著另一方的失敗。

感謝經濟學大師納什,就是電影《美麗心靈》中那個主角,提出了合作博弈的理論,其最著名的博弈模型“囚徒困境”提出了合作博弈的理論,從此有了“雙贏”和“雙輸”這種概念。

“囚徒困境”這個模型揭示了對抗還是合作、個人理性和集體理性等涉及人類社會和經濟諸多問題的理論探索,因此納什以及後來補充、擴展這種理論的一批經濟學家在不同時期都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從囚徒困境模型引申而出的還有“鬥雞博弈”、“智豬博弈”等,其中“鬥雞博弈”是講兩個人舉著火把從一個獨木橋兩邊同時前進到橋的中間,下一步怎麽辦?如果兩個人都不顧一切的前進,必然是兩敗俱傷,就是“雙輸”;所以一方的退卻是明智之舉;如果雙方攜手合作、互相幫助通過獨木橋,不就是“雙贏”嗎?

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在經濟交往中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夫妻之間、朋友之間、市場的競爭,這種博弈無所不在、無處不有。但是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前幾年在英國旅遊市場,兩家做散客英國旅遊的公司為了爭奪市場,打開價格仗,這就是典型的對抗性博弈。結果兩家把價格都壓倒了極限,廣大的遊客確實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但是兩家公司的獲利必然是降低了。假如兩家公司都不降價,實行合作博弈,這塊市場應該是剛性的,兩家的獲利肯定是增加的。

回到這樁滅門案,每個人或許都會汲取到一些教訓。商業合作,應該抱著合作博弈的態度,既要有誠信意識、契約精神,遇到問題又要有適當退卻的明智,這樣才不失為聰明的精明。

這個案子在長達十年的糾紛中,其實有很多獲得和解的機會,但是雙方都沒有把握住機會。對於被害方而言,信守契約、服從一審判決都是了卻衝突的機會;對於嫌犯一方,適當退卻,止損於有限錢財,也不會有今天這種局麵。

願人們從這樁血案汲取教訓,這也不失為此案對於社會的另外一種警示意義,你說呢,老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