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戈爾巴喬夫聊“領袖”解決不了“大救星”問題
文章來源: 文革傳人2022-08-30 18:44:38

戈爾巴喬夫先生去世了,前“蘇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最後一位“首領”(頭銜多個,很煩,不列了),得年91歲。

戈爾巴喬夫一生中做過許多事,不都是“福蔭後代之舉”,比如,“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就是在他“領導下”的蘇聯發生的。但是,他最會被曆史記住的,一定是他作為“蘇聯解體”的不二推手。解體一個“帝國主義”的“帝國”,對“蘇聯人”是貢獻還是罪惡?

說說本老漢這位“外人”的看法。

像咱厲害國曾有“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外加朱和尚”一樣(康熙不算,“外國侵略者”,*_*),俄國(蘇聯的前身與後續)曆史上也有不少“大救星”。最有名的是彼得大帝(Peter,the Great)。彼得大帝對帝國貢獻頗豐,攻城掠地,築軍港建海軍,甚至“文化革命”構建“現代大學”,把俄國引領到了帝國的範疇。但是,曆史上一旦有了“大救星”,請“救星”容易送“救星”難。蘇聯(包括此後的俄國)也一樣。在權力無邊的彼得大帝之後,下一個無邊的“帝國”統領者是斯大林。愛好曆史的朋友們應該知道,斯大林害蘇聯人民的事跡“罄竹難書”。比如20世紀三十年代的蘇聯大饑荒,“非正常死亡”了許多蘇聯人,包括戈爾巴喬夫的家鄉,南俄的 Privolnoye地區,在那場災難中失去了三分之一至一半的人口。

因為送“救星”難,斯大林猝死之後,蘇聯的一人統治係統在隔了幾位到達“一般救星”的勃列日涅夫時代,害蘇聯人依舊。然後曆史把“大救星”的責任交給了戈爾巴喬夫。戈爾巴喬夫上任時,蘇聯社會的運行維艱,主要在經濟上(其實沒有了經濟也就沒有了社會),麵包店櫃台前買麵包的隊伍越排越長。

於是,戈爾巴喬夫決定事情得有一個根本的改變。

設計了一個新係統,“公開、公眾發言權、多元與去中央集權”的係統。

蘇聯帝國的解體不是戈爾巴喬夫那個“改變”的原設計。但是,解體發生了。其中的細節不是這裏要說的,不表。

解體之後的俄國(蘇聯的主要組分)並沒有“亡國”。人,還是那些人;地,還是那塊兒地(小了些,依然很大);酒,還是伏特加;大腦,還是那些在世界許多領域獨領風騷的俄國文化科學藝術大腦。

俄國人在蘇聯解體後可以選擇許多前行的路,但是,在蘇聯解體後31年的今天,俄國在享用普丁普大帝(我是說總統,^_^)。對普丁的政體,戈爾巴喬夫曾如是評論:“We have everything---a parliament, courts, a president, prime minister and so on.  But it’s more of an imitation.” 話句話說,俄國的“民主體係”就是個冒牌貨,又回到了“大救星”時代。俄國人民此刻正在新一代“大救星”普丁的帶領下在烏克蘭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走出“大救星”體係,從戈爾巴喬夫的經驗看,靠一個“領袖”的意願是不夠的。需要社會與眾人的參與。也許,“侵略烏克蘭”之後,俄國人會對“大救星”問題有些新的想法。

祝戈爾巴喬夫先生在天堂安息。

 

後注:剛聽說咱黨要開“二十大”了,在此遙祝習同學再次“執政”,長期“執政”,永遠“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