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介紹:“斯大林之死”(2017)
文章來源: 文革傳人2019-05-27 22:42:12

這是電影海報。從左至右五個大頭像是貝利亞、斯大林之子瓦西裏、斯大林之女斯韋特蘭娜、赫魯曉夫與朱可夫。(想看電影的朋友可讀下去,基本上沒有劇透,^_^。)

導演 Armando Iannucci(亞努奇) 2017年拍的 這部黑色喜劇(The Death of Stalin)不是專門獻給咱國“人民”的,畢竟,說的是“宮”裏的事兒(克裏姆林宮),不是“海”裏的事兒(中南海)。可是,看過後,真的開始懷疑“宮”與“海”是不是同一個字啊,*_*?

給朋友們侃一個。

此電影雖有“斯大林”的大名,但斯同誌隻是其中一個配角,主要故事情節是圍繞著斯同誌突然駕崩後斯身邊的兩大打手貝利亞與赫魯曉夫生死權鬥的折衝。

Iannucci 是玩政治類黑色喜劇的高手,HBO的著名電視劇“副總統”(Veep)就是他的大作。全劇沒有口號,沒有臉譜,沒有歇斯底裏,一切都在情節中。老亞用精煉的技巧 把斯同誌帶給前蘇聯民眾的恐怖統治刻畫的栩栩如生。

影片開頭,1953年,莫斯科廣播電台在現場播發交響樂團演奏莫紮特的一個鋼琴協奏曲。轉播中電台主任安德耶夫接到一個電話,讓他大吃一驚的是來電者是領袖斯大林斯同誌。斯同誌讓安德耶夫過17分鍾給他回電話。掛上電話,怕對斯同誌的要求弄出差錯,安德耶夫緊張的幾乎錯亂,不確定17分鍾該從幾點幾分算起 ,也不確定斯同誌給他的電話號最後一個數是5還是9……

大致17分鍾後,安德耶夫很慶幸的撥通了斯同誌的電話,斯同誌隻簡單的說請把今晚的莫紮特音樂節目的錄音備好,一會兒他派人來取。

安德耶夫對接通斯同誌電話的慶幸感煙消雲散,因為當晚的音樂會隻有直播,沒錄音,^_^。讓斯同誌失望,長幾個膽子?!恐懼之下,安德耶夫想到一個補救辦法,讓樂隊再重演奏一次,把錄音補上。他不顧一切的衝入演出大廳,對正在退場的樂隊與聽眾大聲發令,誰都別走,誰都不許走。現有緊急音樂狀況,“重演、重聽、重鼓掌。斯大林同誌要再聽今晚的節目,我們要補錄音”。

沒人敢說不,都回歸原位。可是,演奏鋼琴協奏曲的要角,女鋼琴手說,我不會為斯同誌再彈一遍。

安德耶夫驚呆,把女鋼琴手與樂隊指揮拉入轉播室,先問指揮,換一個鋼琴手行不行?指揮說,換人演奏差別太大,“就算是斯大林也能聽出與剛才實況的差別”。

“就算是斯大林?”,女鋼琴手問,“你是說他不懂音樂?這個轉播室最好沒有安全部的暗藏監聽器”。

安德耶夫與指揮對視了一下,恐懼感湧上。

“斯大林同誌當然能聽出不同鋼琴手的差別,他有一隻偉大的耳朵。”

“兩隻偉大的耳朵。”

“最靈敏的耳朵,全蘇聯最靈敏的耳朵。”

於是安德耶夫出資兩萬盧布買通女琴手,重演可行了……

可是樂隊指揮害怕剛才說的“就算是斯大林也能聽出差別”真被監聽到,嚇暈過去。安德耶夫不得不去找替補指揮……

在這種全社會被監視、被腦控、被恐治的係統裏,不但普通民眾生活在每時每刻的“監視與自我監控”中,“禦用打手”貝利亞與赫魯曉夫也不列外。

“赫魯曉夫”在與斯同誌聚會後,每次回到家都把他與斯同誌的對話重複給他太太,讓太太記錄下說過的“主題”,其中斯同誌喜歡的他下次會再說而斯同誌不喜歡的絕不再提。

對領袖的恐懼也順延至他的“近衛”。他突然發病後沒能被及時搶救,也是從他的貼身衛士不敢越“令”馳援、他的下屬不願擅找醫生、禦用打手貝利亞重在自保而造成的。

是,電影是喜劇,但許多情節有事實支撐。包括斯的由病而死的過程,赫、貝的權鬥,安全部隊在大街上用衝鋒槍濫殺來莫斯科吊念斯同誌的蘇聯民眾,馬林科夫的媚上與無能,甚至莫斯科電台為斯同誌的需求所重新演奏而錄音,女鋼琴手的故事……

值得一看的電影。主題嗎,山寨一下太祖,“一切獨裁者都是紙老虎”,^_*。

主要劇情不侃了,以免影響朋友看電影的效果。

 

下麵兩個鏈接是油管上的片花與 IMDB的影片介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CBtiZit9NI

https://www.imdb.com/title/tt4686844/

 

又及:中華不是無人,如果拍“毛澤東之死”,精彩程度絕不輸老亞的這個片子,隻是時間還沒到而已,*_*。

又又及:“17分鍾後回電話”是顯示斯同誌的掌權精度,啥都知道,17分鍾恰是那個鋼琴協奏曲演奏的終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