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壓箱底的文革文物 (圖)
文章來源: 文革傳人2014-01-03 22:18:30

 

過節,獲朋友相贈的墨寶,一下勾起老板興致,把老漢居然不知道的壓箱底嫁妝給翻出來了。三十多年的文革陳貨,反看回去,嗬嗬……..

先交待一下時間地點人物。畫作基本是19731976年間的,地點在“祖國邊疆”、是老板隨父母文革中626前往並生活了大約十年的地方,人物就是老板、當時的初中生(也許有一小段高中)。

檢視嫁妝,上來就再次“發現”舊聞,文革時太祖為了鍛煉“革命群眾”的“無產階級意誌”,把生活用品弄得那叫一個短缺。畫紙東拚西湊,大小、形狀、質地是典型雜七雜八的“聯合國”。另外,許多紙是兩麵畫,並且廢物利用,一些印刷的“革命宣傳畫”紙質不錯,反麵是白紙一張,正好拿來作畫。

畫大致分三類。

第一類,一般政治宣傳畫:










這類,除了孩子的軍號、紅纓槍、玩具槍、偽裝帽等時代特色道具外,一大共性就是所有人都在笑,潛台詞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就好,就是好啊就是好,就是好!”。所有人都幸福的笑口常開,哪能不好?嗬嗬。

正巧才讀了“敵對勢力”龍應台女士揭露“反動派”黨國的一篇文章(敵對與反動的邏輯您自己整理去,老漢腦子不夠用的,*_*),寫於1985年之前的“台灣是誰的家?” ,裏麵涉及到大家都在“笑”的話題,節錄於下:

八年前我帶了幾份介紹台灣的畫報給歐洲的朋友看。這些畫報都有中英文對照而且攝影圖片非常精致。朋友翻看之後不經意的說:“這些很像東德或保加利亞的官方刊物。”我很驚訝:台灣的東西怎麽會讓他聯想起兩個共黨國家來?

原來也隻是一句憑直覺的評語,朋友也得思索好一會才分析出原因來:“因為你看得出這個刊物在刻意的表現美好的一麵,刻意的把其實任何社會都有的缺陷與難題都隱藏起來。你看,第一頁到末頁全是美麗的森林,純樸的山胞,富庶的農村等等,像人間天堂。相反的,一個開放國家的刊物,通常,在讚頌美麗的森林同時,或許會提到酸雨汙染的威脅;介紹純樸的山胞時,也許會說到物質文明的侵略;讚美富庶的農村時,就不免提到農村人口的流失…….。你拿東德與西德的畫報一比較,就看出很明顯的態度上的區別。”

他不說,其實我也該知道。文革鬧得家破人亡的時候,中共往外發散的彩色畫刊每一頁都是兒童蘋果似的笑臉、幹淨整齊的公園、歡樂幸福的農村景觀,表現出一片人間樂土;美麗的圖片所企圖遮掩的,當然是個哀鴻遍野的人間地獄。

好啦,拉回到老板的作品,也有些其它的曆史信息。像最後那幅老爺爺幫女孩穿鞋畫,老爺爺左胸上的領袖像就一個大紅疙瘩。這個,說明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抓“歪曲領袖形象”的“反革命”已經不似文革初始時那般瘋狂,領袖像沒塗成黑疙瘩就能安全過關。

第二類,特定政治宣傳畫:







第一張不是老板的作品,是如前所說的油印宣傳畫,老板用其反麵作畫紙用。不過可以瞧一瞧一對農民夫婦在生了倆女孩後實行計劃生育的高興勁兒。第二張是半成品,細微處是男孩身後那個草帽上的四個大字“紮根農村”。最搞笑的是第三張,小朋友們在寫“批孔”的大標語,批“孔老二”就罷了,居然是“孔老二賊”。這個回頭得問問咱城的幾位大學問,老先生早年不知偷過啥價值連城不連城的寶貝。諸位沒見過“階級鬥爭臉”的,那孩子們的麵目表情就是。不怕孩子們與孔老人家無仇,當時的歌詞是“叛徒林彪、孔老二,都是壞東西,嘴上講仁義,肚裏藏詭計。鼓吹“克己複禮”,一心想複辟……好嗎,這還了得?

第三類,非政治畫:







這類畫也有曆史信息,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太祖的“革命”,如同他自己一樣,已經是強弩之末,沒啥能讓人血脈賁張的 “正能量”了。生活向“生活”回歸,花、畫、“美食”有了應該有的地位。第三張裏的那種“二鍋頭”酒,當時大約在一塊錢出頭一瓶。那前後老漢正在工廠裏做學徒工,半個“領導階級”,月薪17元,不到兩天的工錢可以買一瓶二鍋頭。酒瓶邊上那種大號鋁製“飯盒”也是文革時特有的日用品。

最後,上個花邊的:



見到這張,眼睛一亮,這不就是當年我追的老板嗎?於是向老板討好說,你的自畫像畫的真棒。沒料想老板瞪了我一眼說,差哪去了,這是當時蘇聯小說裏人物肖像的山寨臨摹。

幾乎犯大錯誤。外交部的事兒險些放到民政部去辦,好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