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蘭早晨 - 也說含蓄
文章來源: 人來茶香2014-10-30 19:00:10


1




 

波特蘭早晨 • 也說含蓄

多少次不眠的黎明,多少次翹首期待,每次的日出都是不一樣的嶄新。見過噴湧而出的朝陽,激情四射,震撼而希望,是力量的完美體現;也有烏雲遮蓋,滿天陰鬱,透不出光芒的壓抑和沮喪。深秋的早晨,驅車二個半小時到緬因州的波特蘭,去看日出和那久違的波特蘭燈塔,慶幸我看到太陽將出未出,半掩紅嫣的另一種美,讓我想起一個詞,含蓄。

有別與熱烈、奔放、直白,含蓄不失為美的一種境界,不妨多說幾句。

美的含蓄必需有內容可含、可蓄,存大美於心,容納,深藏,而不宣全貌於世。含蓄隻是美的形式,而內容決定美的本質。沒有內容的扭捏,隻能是一種蒼白的裝腔作勢。

含蓄是漸進的美,委婉表露,緩緩散發,不求高潮迭起,“平靜”和“淡然”中留有期許,引人入勝。

含蓄是表象加想象的美,猶抱琵琶半遮麵,在水一方也朦朧,隱約可見,而非一目了然,於是有了想象的空間,探之尋之,往往也要觀者的仔細、理解和欣賞,幾分言傳,幾分意會,能體會出多少潛層的意境,隨觀者的情商智慧而不同,想象有時超越實體本身的美。

含蓄是自然而然的美,不裝不作,亦真亦幻都出自天然的羞澀,無意間的本性,而非故弄玄虛。

含蓄的美,美在有度,一定程度的含蓄給人以美或神秘,過分的遮遮掩掩,閃爍其詞,不清不楚,則有悖審美,讓人無從想象和體會。

既然含蓄是美的一種形式,世界是多元的,這裏並不妨礙我欣賞任何一種直接的、外向的、張揚的美,隻要合情合理。中國的人文哲學不宣揚滿和溢,不推崇鋒芒畢露,認為事物一旦及頂,必然虧損,所謂喜極生悲,言過必失,因而訓導含忍、謙卑,中庸而留有後路餘地,但這些不都是發自內在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含蓄,能理解,卻不完全苟同。如果陰晴圓缺,起伏跌宕是人生常態,就該泰然處之,隨心隨性,而不必刻意含蓄,錯失了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高度,以及圓和滿所帶來的成就和幸福,長此以往會扭曲了天性。所以張馳有度,收放自如,含蓄或直接都隨自然本性而生,如日出的不同呈現,因時、因地、因雲,千姿百態,萬種風情,這才是自然之道,才是真美!




2





3





4





5





6





7





8



另一側,遠處天邊的海中燈塔,用200mm 鏡頭拉近,雲色隨時間和陽光而變化著。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