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行 (一)陝西民建古居 - 黨家村
文章來源: 人來茶香2014-07-13 10:26:19


西安行 (一)陝西民建古居 - 黨家村

四月的陰雨天,一絲寒風,本來是去西安外的自然風景區秦嶺,因為天氣改去了西安城三小時以外的明清古村落,黨家村。

走在碎石彎彎的街道,灰暗的門廊、破舊的斷瓦殘垣,恍若隔世。不知是天色的陰鬱還是曆史的沉重,總有些壓迫和禁錮的感覺。很難把現在的景象和幾百年前韓城的繁盛聯係在一起。

細節還在,磚瓦木為主的古建,能保留這麽完整,實為奇跡,與歐洲石材為主的古建相比多少有點吃虧,歲月的痕跡是明顯的,色澤也在風雨中褪去。

忽然想起書中的幾句話,大概意思是,文學家耍“過去”要“現在”要“未來”,尤其看重“未來”。政客隻要“現在”,無視“過去”,對待“未來”像對待“過去”一樣,是不在話下的事.......從建築的角度來看古建,我們是在揣度古人的設計意圖,人文風格,審視現實的存在價值,設想未來可借鑒的技巧及藝術特點。由此可見建築如文學,有對過去的傳承,現實的把握,和未來的開拓,如文學一般的浪漫和藝術,又是科學的精準。而我們學攝影的呢?最爽,最不確定,是瞬間的藝術靈感,是借助光對人文和自然的再度創作,有攝影人的修養、美學、價值觀的體現,也可能什麽都不是,一種視覺,一種情緒。

那麽什麽樣的作品可以世代相傳呢?建築有很大的偶然性,在天災人禍麵前,古建藝術戰戰兢兢,能留下來的,代表時代人文特點的定有非凡的意義。文學和藝術則另當別論,帶有濃烈政治色彩和個人主義的隻能是聰明一世的產物和局限,缺了不成其時代,不推動變革,可本質上這些經不住時事變遷,注定會雨打風吹去;心靈雞湯類的膚淺之作,或許能贏得多數人的點讚,卻讀了又忘,不知其味;唯有普世人性的,獨樹一幟的,深刻至骨髓的精品方可以存留。攝影作品呢?這裏不敢亂言,在自然和人文兩大主要攝影元素中,時常感歎照片真的美不過偉大的自然,跳不出人們欣賞自然的那雙眼睛和一顆虔誠關愛的心。而人文攝影,包括紀實和文藝片,在我看來更具創作個性,時代風貌和精神寄托。可是數碼泛濫的時代,攝影到底能留下什麽?對我,大概是想留在心裏,那一刻的感動和新鮮,純粹的,不求其他。。。



黨家村現屬韓城市西莊鎮,主要有黨、賈兩族,320戶人家,1400餘人,約670年曆史。

黨家村民居四合院是韓城民居的典型代表,韓城在乾隆年間曾經被稱為陝西的“小北京”而黨家村因農商並重經濟發達則又被稱為“小韓城”,可見當年之盛況。2001年6月25日經國務院批文,黨家村古建築群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入選中國曆史文化名村(第一批)名單。

英國皇家建築學會查理教授說道:“東方建築文化在中國,中國民居建築文化在韓城”。日本建築學會農村計劃委員會委員長工學博士青木正夫撰文:“我曾到過歐、亞、美、非四大洲十多個國家,從來沒有見過布局如此緊湊,做工如此精細、風貌如此古樸典雅,文化氣息如此濃厚曆史悠久的保存完好的古代傳統居民村寨。黨家村是東方人類古代傳統居住村寨的活化石。”現黨家村被陝西省定為“曆史文化保護村”,列入“國際傳統民居研究項目”。成為旅遊參觀的重地。

----摘自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38997.htm





那街,那牆,那門,那院

1



黨家村座落在山坳裏,風水極佳。


2





3





4





5





6





7



耕讀,中華文明多少代人的寄托和夢想!


8





那些細節

9





10



拴馬墩。


11





12





13






那些人,文

14



村裏都是些留守的老人。


15



自製的煙鬥,老人出口成章。


16





17





18





19



麵饃的藝術


20



午飯時光,小巷深處,一碗,一麵,一老者,蹲坐在院門外吃麵條,陝西民俗一景。


21



不算太老但也不常見的搪瓷印花大碗,麵大概很酸。


22





23



牆上的字訓是寫給我的。


24



華東師範大學的藝術係學生正在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