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了,還要立誌嗎?
文章來源: 人來茶香2014-06-20 15:37:17

中年了,還要立誌嗎?

讀木心的《即興判斷》一書,其中《夏闌三簡》一篇,談到立誌。立誌乃年少之事,人到中年,半截埋了黃士,多半渾渾噩噩,幾點幾線的瞎忙,或循環往複地如驢拉磨,幾乎再沒有問過自己,直到看了這篇文章。

“少年青年重立誌,壯年中年又當立誌,老年晚年更須立誌。初期的立誌,是模仿,大輪廓。不到人生的半途,能知什麽是宜於自己的誌?(不宜,不特殊,這種誌立了等於不立,比不立還無聊)後來,再後來,方始逐漸明白何種誌才是自己所應有,所可能。不一定是縮小、降低,最好是擴大、提高了。”--木心雲雲。

說說自己吧,好象從小也沒有什麽特殊的誌向,生在一個革命與封建官本位交錯的時代,一切的誌向都有時代的烙印,我無才能和遠見去突破。想當解放軍,做大官,到喜歡寫作,想當一名正義直言的記者,再就是熱衷科學,想當科學家,改變世界。結果高考被學校推薦去軍校當一名武官翻譯,據說全校隻我一人合標準,根紅苗正,身高一米八以上,五官端正,驕傲一番以後,硬是被早年出國有自由思想的姐姐勸退了。官到是一直做著,從小到大,從學校到工作,順風順水看似前程遠大,卻從學生時期的單純、熱情、榮耀,到對社會染缸的厭惡,退而自潔。最後來美國,寫寫拍拍成了愛好,科學研究成了職業,平平常常到現在。

幸哉,沒有書中所言的特殊,也無偉業可談,平凡、心安、可愛(自嘲)。中年後才發現,芸芸眾生,多數如我。那句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通常是忽悠人的扯淡。如果不是那塊料,心比天高命比紙薄,那才是人生的悲劇。最好是追求那些跳跳蹦蹦就能夠得著的目標,這樣會讓你更自信踏實。而在極力登頂後,卻退一小步求其次,從從容容,遊刃有餘,這又是境界和智慧。可這些正是中年後才知才覺,萬不能說給下一代,因為他們還年輕,有睿智和鋒芒,還有無窮的可能性,還要不斷地去闖去試......

人到中年,就這樣順著年輕時的理想,慣性地過下去?也成,改變豐富一下或許更好。除了家庭、小孩、工作的辛苦勞累,真該更多地為自己活一回,正如文中所說,不惑之年,足夠了解自己了,知道自己想要什麽,能做什麽,還缺什麽。像我這樣一個普通人,無需大誌,但求有夢,能不能實現,先想著做著再說。

保持健康。這一點大概不是想做就一定可以做到的,但沒有健康,什麽都白搭。家族裏沒有長壽基因,所以不求長壽,但求體健。繼續鍛煉,健康飲食。到了這年齡,學會舍得、放下、忘記,心情愉快。盡量保持身材體型,活有質量,積極樂觀。海外求學創業,一路艱辛,沒有什麽可以阻止我們去享受陽光空氣,自由純靜,享受生活。

為靈魂而活。不求同,但求獨立;不求讚,但求理解和無愧;不求取悅於所有的人,心存知己即可。百歲老人楊絳說過,“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真是說到心裏去了,人到底是孤獨的,現在有足夠的膽識去欣賞和珍惜心靈的一份狐獨。

為修行而活,儒家心法修身原則: 小兒修安,少年修誠,青年修正,中年修明,老年修得。這裏“修明”我理解為通曉、看清、明確。做到這一點談何容易,需要對知識的融會貫通,和對生活的沉澱開悟。想修要學的很多,愛好也頗多,讀書、音樂、攝影、毛筆字;飲茶、品酒、美食、廚藝;登山、網球、排球等等,有理有節地玩下去, 有些可以玩得更深更精。包括對宗教、哲學的興趣,寫作的敏感,詩的想象,希望能修得更智慧通達。

為愛而活。注定一生缺不了愛,對別人的愛和他人對我的愛,中年老年也要將愛進行到底!很想若幹年退休後重操教師職業,每年幾個月去中國偏遠山區支教,現在就可以為此做準備。對大自然的愛,想參與一些保護環境,關愛動物的活動,用自己的方式。但我相信,無需轟轟烈烈,愛常常是靜靜的,內心的,做本身勝過言語。

最後一大心願,遊山玩水,看別樣的風景和人生,在體力、財力、生命的允許之內,走過世界,攝影全球。

如是說,做夢明誌。




放幾張照片,感慨一下。前幾天路過MIT,正好碰上畢業典禮,看MIT學子們興高采烈,躊躇滿誌,不禁想起二十幾年前剛剛畢業的自己,也是如此信誓旦旦地去創造改變世界,如今已快淪落為被改變的一類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