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神話的破滅 係列 (六)終結篇
文章來源: 天行健2011-04-26 23:21:34

回顧曆史,日本與中國的交往源遠流長。曆史上的日本幸運的免受蒙昧黑暗之苦,因為當時全世界最先進最優秀的中華文化一直用自己耀眼燦爛的文明光芒映照著那個孤懸海上的小島,無私地將自己的文化精髓傳授給島上的人民,不計回報更沒有任何叵測的居心。在中日數千年的交流史上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和平友好的,但這並不是因為兩國有著真摯長久的友誼,也不是兩個民族有著淳樸善良的感情,至少在日本方麵,絕對不是!每次當日本覺得自己羽翼豐滿,時機成熟的時候,它就會將狼一般貪婪的眼光投向中華大陸。充滿了偏執到神經質的危機感的日本,太渴望能在那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建立自己的家園了。於是它不惜鋌而走險,於是它不惜孤注一擲! 


 除去和平與友好的主旋律,在中日漫長的交往史上總共發生過四場戰爭:公元663年,大唐東征百濟,百濟向日求援,而日本認為時機已到,舉全國之力發兵迎戰大唐軍隊。當時日本海陸並進,兵力與唐朝相比占絕對優勢。可是在白江口被唐朝將領劉仁軌以少擊多,全殲日本海軍。當時大唐帝國所代表的中國真是如日中天,打敗日本就跟捏死一隻螞蟻那麽容易。 也就是在這場慘敗後,日本才明白自己和強大先進的中國之間的差距有多大,而中國是個多麽可怕的對手!於是日本人卑躬屈膝,誠惶誠恐,用最溫順馴良,恭敬有禮的姿態出現在中國人麵前,拚命學習著中華文明的一切,大到典章製度,小到衣食住行,將中華文明的所有精華都照搬回他們的小島,而自己在發展進化的道路上也脫胎換骨!


近一千年過去了,滄海桑田,人事全非。公元1592年,日本關白豐臣秀吉經過長年征戰,平定了各路諸侯,統一日本全境,而他又一次將目光投向了中國。這時的中國正是明朝萬曆年間,昔日的榮光漸已逝去,當時的明帝國政治腐敗,官吏貪汙,朝野無能,百姓流離失所。於是豐臣秀吉意氣風發,誌在必得,令日本戰國精英群雄傾巢而出,入侵朝鮮以圖中國!但中朝聯軍又一次挫敗了他的野心,粉碎了他的美夢。於是日本再次龜縮回了自己的島上,開始鑽研明朝的程朱理學,希望在吸取中國先進文化的同時,找到中國的弱點。而此時的明朝,雖打敗了日本,卻也已是力不從心,舉步維艱了。


物轉星移,又是三百年過去了,這時中國的滿清王朝群狼環伺,日薄西山;而此刻的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已躋身於列強之列。在公元
1894這個甲午年,日本的聯合艦隊再次揚帆起航,駛向海那邊的中國。。。百年屈辱,到了第四次中日之戰,一打就是八年,我們中國人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巨大犧牲與代價,終於守住了腳下的這片土地,而將日本再一次趕回了他們的列島上。


以史為鑒,我們能學到什麽呢?那麽就是中日之間的和平友好,隻能在中國強大的前題下才能實現!當年的北洋大臣李鴻章在辦了幾十年的洋務之後曾哀歎道:“洋人講勢不講理!” 而日本則不但學到了西方文明隻講求實力的本質,更發揚了其本身民族性格中所固有的“畏威而不懷德”的特性。這樣的國家,無法感化,隻能威懾!唯有我們強大到令日本害怕恐懼,中日才能和平相處,才能做到真正的睦鄰親善


當年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伊東祐亨在北洋艦隊布滿灰塵的甲板上,在曬著衣服的主炮上看出了這支艦隊在威武強大的外表下其實不堪一擊;而今天我也在日本地震的殘垣斷壁中,在海嘯過後日本人悲涼麻木的麵孔上,在核泄漏事故新聞發布會日本政府官員閃爍的話語,躲藏的眼神裏看到了這個國家光鮮亮麗的光環後麵那日漸萎縮的靈魂!舊時代的黑暗已漸漸遠去,新時代的曙光點亮了天際,我巍巍中華的複興騰飛,整裝待發!


汶川大地震後,我和我的日本朋友聊起中國的救災行動,這位一直不太看得起中國的哥們看著我無比認真的說:“Y君,你們中國是一個可怕的國家,你們中國人是一個可怕的民族!”那一刻,兄弟我的眼淚差一點就奪眶而出!多少年了,多少代人,曾經多少次夢回漢唐,千百轉追憶盛世,終於又一次,曾經的學生,昔日的對手,再度承認我們的強大,我們的興盛,最重要的,我們的可怕!追憶往昔,無數的仁人誌士,無數的先驅偉烈,這一刻終於都可以含笑九泉。。。今夜,我想對月遙祭,願我九州逝去忠魂,英靈不遠,同佑斯土斯民,永享太平安寧!  我想長笑大醉,望我華夏英雄兒女,任重道遠,共興吾國吾族,傲立世界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