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經典——讀《飄》筆記 (1-3)
文章來源: 聞濤2013-12-14 18:19:25

重溫經典——讀《飄》筆記

對美國作家瑪格瑞特·米切爾的《飄》,大家都不陌生。我和很多人一樣,不僅很早就讀過原著,而且,這麽多年來,還一次一次地回味根據本書拍攝的電影。原著細膩,電影恢弘,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無論是讀原著,還是看電影,每次都都能讓我興奮不已,感慨萬千。這次一邊讀,一邊竟然忍不住寫下了筆記。

讀《飄》筆記1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南方,男人的審美標準與現代社會的男人相比,真可謂南轅北轍。那時,男人們喜歡膽子小得像老鼠,吃飯少得像小 鳥,腦子笨得像木頭一樣的女孩。女孩子出門參加聚會前,要先在家吃飽肚子,以免在餐桌上現狼吞虎咽之相。那時的女人以膚白如玉為美,所以要遮得嚴嚴的。中 國人現在仍然如此,千百年來“一白遮萬醜”依舊深入人心。而在當今美國,膚白不僅不美,反而令女孩們不好意思了。經常做日光浴,把全身曬得黝黑,那才是健康美麗的象征。


讀《飄》筆記2

一個半世紀前的美國南方,人們根深蒂固的概念是,同類人結合才會長久、幸福,而兩個家庭背景、知 識水平、性格習慣不盡相似的男女,是結合不到一塊的。這和中國幾千年的“門當戸對”同出一轍。正因為如此,賈寶玉隻能娶薛寶釵,艾希裏隻能娶梅蘭妮,而思 嘉(赫思嘉)雖然深愛艾希裏,卻不可能被她的爸爸媽媽理解,也不可能被艾希裏接受。主人公思嘉麗因此而付出了終身的代價。

在我們生活的世界裏,雖然兩個不同類的人也可以組成一個幸福的家庭,但那畢竟還是鳳毛麟角。大多數幸福的家庭仍然是由相似的男女組成的。當然,有權有勢的男人娶個年輕嬌妻,也可能不會不幸福。不過,像楊振寧和鞏帆那樣的婚姻就是另類中的另類了。

歸根結底,中國幾千年、美國幾百年來,人們的婚姻觀在這一點上似乎沒有實質的改變。雖然在美國“門當戶對”已經不那麽重要了,但在這種情況下,誌同道合就顯得更加必須。這似乎是一條不以某些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客觀規律。難怪多少年來尋求叛逆的少男少女,往往會碰得頭破血流。


讀《飄》筆記3


格麗特米切尓筆下的兩個女人,從一開始,就給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思嘉麗活潑、開朗、勇敢、任性而自私,而梅蘭妮恬靜、高雅、嬌小、脆弱而寬容。思嘉性 情中人,喜怒哀樂,一攬無餘;而梅蘭麗經常是愉快的,這讓她周圍的人們也都感到愉快。梅蘭妮總能從別人身上找到優點,不管是親朋好友,還是愚蠢的仆人。當 她毫無吝嗇地對這些人加以讚賞時,連被讚賞者本人都不曾意識到自己竟擁有這樣的高尚品德。這也難怪身邊的人都喜歡她了。

作家明確無誤地告訴我們,梅蘭妮為了使人們愉快而講些親切和恭維的話(即使僅僅是暫時的),而思嘉從不這樣,除非是要為自己達到更高的目的。

蘭妮的行為也許是發自內心的,源於她的寬厚和仁慈,而不是刻意裝出來的語言技巧。聯想到身邊隨處可見的尖酸刻薄,梅蘭妮的行為真的是太難能可貴了。一個瘦 弱而又不太漂亮的女人,能做到讓所有的男男女女都喜歡並尊敬她,包括她的情敵思嘉麗,她的精神世界一定是非常富足的。雖然作家米切尓的創作重點是思嘉麗,但 也不惜筆墨,對梅蘭妮進行了謳歌,並為此傾注了無限的情感。兩個截然不同的女人所演繹出來的故事已經非常引人入勝,更不用說艾希裏和巴特勒船長隨後的推波助瀾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