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的美好,不多也不少 - 在北京出版的散文集
文章來源: 花老虎2019-05-03 08:22:48

一年多以前,我的散文集《這世界的美好,不多也不少》在北京出版了!

我喜憂摻半。喜的是為了這本書我付出了很多心血精心編纂,終於可以和大家見麵了。憂的是我被視為美國人必須經過嚴格的審查,有些文章因為有涉及敏感題材之嫌最後不得不被拿下。其實我沒說什麽過頭話啊,就是一些家長裏短,頂多幾朵主婦的思想火花,沒轍,積極性比較受挫折,暫時不寫了。

書中文章絕大部分本博客都包括,如果有網友感興趣,可以聯係我,我手頭有一部分,是朋友幫我捎過來的。此舉並非為盈利,因為讀者以國內為主,我不參與出版社的營銷活動。我除了得到12本免費樣書,全部是自己掏錢購買的(得到一點折扣而已)。本書售價RMB 36元,外加國內訂購的郵費等等,我隻收成本$6, 以及美國國內郵寄印刷品郵費 $2.75 + $0.30信封,總共$9。 

有感興趣的網友請聯係我 lulu_lu@hotmail.com (Zelle, Chase Quickpay, Venmo, Paypal,check 皆可) 我網上付費的用戶名就是這個email地址,姓名 Shiyong Lu

下麵是一篇編輯的推薦文章:

誰讓我們哭泣,又給我們驚喜——讀《這世間的美好,不多也不少》

2017-12-18 16:52 大愚文化 王和平老師

??°?????? è?????é??????????????????¤????????°?

 

《旅行》是許巍的歌中我最喜歡的一首。在讀美籍華裔女作家花虎的散文集《這世間的美好,不多也不少》的過程中,我時不時會聯想起這首歌裏的一句歌詞:“誰讓我們哭泣,又給我們驚喜,讓我們就這樣相愛相遇。”

 

歌詞美是美的,就像藝術總是充滿矛盾和張力,但有時難免過分矯飾,所以如果有男同學在KTV裏聲嘶力竭地唱著“哭泣”和“驚喜”,我會忍不住先替他羞愧一陣。可是當這份情感被一種成熟而熨帖的文字表達出來,掩卷之後你不禁會想,沒錯,這就是生活。《這世間的美好,不多也不少》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花虎和許巍算是同時代的人,身上一樣帶著屬於那個時代的清晰烙印--時間所無法衝淡的理想主義。花虎是80年代北師大教育係的學生,畢業後分配到一家國企,卻因忍受不了朝九晚五,終於還是被出去看世界的願望所“蠱惑”,告別手中的鐵飯碗,遠渡重洋踏上自費留學之路。我很難想象,在那個年代,這樣的決定對一個年輕姑娘意味著什麽,隻知那一年是1995年,而如今她已經在美國度過了將近23年的時光。

 

巧合的是,花虎也是新東方最早的一批學生之一。那時的新東方還沒有蓋起闊氣的大樓,不過是“中關村一間小破房”。而那時的俞敏洪,據花虎回憶,“還不是名滿天下的留學教父,而是位留著波浪卷發、學長模樣的年輕人”。這活脫脫就是電影《中國合夥人》的情節嘛,不過還未等我沉迷於這種懷舊和親切當中,那些發生在地球另一邊的故事就粉墨登場了。

 

第一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美麗的白人女性,克裏斯蒂。花虎初搬到芝加哥郊區不久,鄰居克裏斯蒂端著自製的點心盤過來寒暄--就像《絕望主婦》裏的情景一樣,非常之美國。兩人性情相投,逐漸熟悉,可花虎沒想到的是,克裏斯蒂已經罹患癌症,而當她知道時,這位善良精致以至完美的女鄰居已經時日無多。

 

像是一朵嬌豔的花,作者看著克裏斯蒂漸漸凋零。故事從明媚到傷感,最後到了克裏斯蒂的葬禮,花虎這樣寫道:“我漸漸感到安寧,意識到不過是跟克裏斯蒂暫時道個別而已,和送機送站沒什麽區別,隻是她沒有返程票罷了。”第一個故事就這樣定下了全書的基調:笑中帶淚,傷感與豁達交織。

 

接著登場的是作者的德裔丈夫彼得,花虎叫他老彼。在芝加哥,密歇根湖邊有一條著名的湖濱大道,往來騎車的人很多,構成這座城市最著名的風景之一。老彼也是騎車愛好者之一。騎車樂趣多多,但也風險多多,老彼曾被無證駕駛的墨西哥裔司機撞倒,也曾被一群黑人流氓攔下搶錢,危險時差點丟了性命,但消停一陣總還會重拾“陋習”,令作為妻子的花虎擔心不已。

 

結尾作者這樣感慨:“琴瑟和鳴,即使用一生的時間演練也不見得能完成,隻好在吱吱嘎嘎中,盡量不漏掉每一個悅耳的音符。”這些在別人看來雞毛蒜皮的小事在花虎那裏常常會變成生命中獨特的插曲,所謂“詩意的棲居”大概就是這個意思:生活難免是一地雞毛,但聰明的人總能看到它背後的美之肌理。

 

全書一共30個故事,怕是經不起我這般絮絮叨叨的介紹。但回想起書裏那些真實存在的、色彩鮮明的人和事,你會發現那些不易覺察的感動已經從紙頁之間流淌自己的心田。作者寫自己的父親在自己留美讀書期間意外去世,她隻能在萬裏之外獨自痛哭;她寫自己愛財的女兒和呆萌的兒子,趣事連連,令人捧腹不已;她寫自己優雅又客氣的婆婆,讓我們看到另一種不一樣的婆媳關係;她還寫她養過的貓貓狗狗還有一隻鬆鼠,把和小動物之間的友誼也寫得風生水起。

 

還有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從福建偷渡到美國、鑲著大金牙的廚子老劉,收養四個中國孤兒的美國夫妻比爾和威拉,因為小時候遭受父親家暴而留下心理陰影的好友文迪,幾個寄宿在美國當地家庭的留學生,外表冷酷實際熱心的前上司大衛……他們如此不同,卻又如此親切,因為他們就是最普通、最大眾的美國人。在花虎於美國生活二十餘年之後,她用她細膩幽默的文筆為我們勾畫出一幅最真實的美國日常圖景。

 

故事發生在美國,但也可以發生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或者就在我們身邊,那些躍然紙上的人物也可以是我們的親人、朋友和同事。錢鍾書曾說過:“東海西海,心理攸同。”不管是在美國,還是在中國,雖然文化語言和價值觀迥然不同,但生活的本質卻是相通的。我們讚頌美好的感情,悲泣痛苦的失去,對幽默和信任小心珍藏,對醜陋和不公憤憤不平;正是因此,閱讀才能讓我們產生共鳴。

 

這兩年大熱的美劇This Is Us中有一句特別感人的台詞:“Take the sourest lemon that life has to offer and turn it into something resembling lemonade.(將生活帶給你檸檬般的酸楚,釀成猶如檸檬汽水般的甘甜。)”造物主以萬分奇妙的理性和平衡,用不多也不少的美好,打造了這個如萬花筒般,時而“讓我們哭泣”,時而“又給我們驚喜”的世界。這就是生活,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麽好,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麽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