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吃魚聊我為什麽支持同性戀
文章來源: 花老虎2015-07-25 11:49:43
一位剛到美國就結識了的老朋友,人到中年發展出釣魚的新愛好,近來常在朋友圈報告戰果,並轉發各色魚類烹調大全貼。

有一天他說我來了魚沒來,空手而歸,別人回複烙倆糖餅明天再去,我興奮地說魚兒好險。又一天他大豐收了,別人討論怎麽做才好吃,我惋惜地說下輩子見這小子蹲岸邊一定離遠點。還有一天他從後院池塘逮到幾條,別人也要求去他家釣,我不屑地說夠狠的連對近鄰都下毒手。

我倆其實挺鐵的,掐他是因為我天生不愛吃魚,才有意無意地找他的茬。

從小我就發現,他人眼中美味的魚,對我沒有任何吸引力。無魚不成席,不論是逢年過節,還是平日待客,魚類菜肴永遠是重頭戲。我偏就厭煩那腥不啦嘰的味道和軟不啦嘰的肉質,除了父親袒護我,大家都認為我被慣壞了。有時要幫大人幹家務,我最怕收拾魚,死的還勉強,活的要人命,因此我寧可出去搬煤鏟雪,也不願看它們永不瞑目的樣子。

出國前為方便上英語班,我曾借宿一個同學家,某天她買回幾條活魚,要熬湯為我增加營養。盛情難卻,我隻好搭把手,在水燒開後捏起一條順進鍋裏。說時遲那時快,已被開膛多時的魚屍卻騰空而起,我慘叫著逃出廚房。被燙了倒不是問題,那條魚的死磕真正讓我心驚膽戰,此後每看到魚,第一反應就是會不會撲過來,從簡單的不喜歡,到開始害怕了。

來美後有一次被人拉著去海鮮自助湊熱鬧,$29.99 對窮學生來說很奢侈。麵對滿目佳肴,大家都大快朵頤,我則喝了幾碗西洋菜湯,被他們一直笑話到今天。

多年來總有人為我感到遺憾,認為我沒碰到正宗好魚,真誠地想幫我。比如一位醫生朋友和她的商人男友都有錢,非請我去米西高檔日餐,我鼓足勇氣咽下幾粒魚籽,差點吐在精美的飯桌上。還有位來自上海的女友不信邪,親自掌勺魚誘我,最後終於承認自己的廚藝遇到天敵。

曾經去江南做客,朋友用當地最出名的一道魚煲招待我;在海島度假,各色魚等鮮活生猛如影相隨;回國探親,老同學設法搞來開江魚請我… … 這種例子多了,每逢此時我都有苦難言。最狼狽的一次,是與心儀的帥哥共進晚餐,人家體貼地為我要了一條魚… …

漢語中提到美食,大魚大肉首當其衝,魚還排在肉前麵,可見其地位的尊貴。從“魚我所欲,熊掌亦我所欲”這段名句,也能體會到魚價之不菲,盡管最終被舍,但敗給熊掌也不丟麵子。

這些年間,不知多少人問過我為什麽不吃魚,如果每回答一次就收一塊錢,我現在已經成富婆了。其實我很想享受這種所謂美味,可惜不論什麽魚、怎麽做,我的嗅覺、味蕾和腸胃都毫無例外地告訴我難以下咽。

我之所以不厭其煩地表述自己如何不愛魚,是要為同性戀現象來辯護的。在我看來,這兩件事有個相似之處,即都莫名其妙、沒有來由地對某種幾乎人人都喜愛的東西,完全沒有興趣。這種感覺無法言說,不可救藥。也正是從這個角度,我對同性戀人群多了份理解。

今年年初我所在的伊州通過了同性婚姻的合法化,六月份美國最高法院裁定在全美境內合法。很多人難以接受,不解和震驚之餘變態、惡心、墮落等字眼也滿天飛。就連對天下事從不關心的我老媽,也沒忘說些美國人就是瞎胡鬧什麽的。

我不是同性戀,至親中也沒有,站到支持同性戀的立場,皆因路見不平。我相信同性戀與異性戀一樣,是個自然而然發生的、簡單但不能為人所控的現象。人類已能飛上太空,卻對誰想跟誰過爭執不休,實在大可不必。

第一次接觸同性戀這個詞是在上大學時,記得就等同於艾滋病,也是下流、變態、無恥的代名詞。來美後,與被顛覆的許多成見相同,我發現它也完全不是我以為的樣子。

17年前我搬到芝加哥時,被朋友介紹到一個叫林肯公園的地方住,該區還有個別名叫Boy’s Town,是有名的同性戀聚集區。剛開始看到兩個大男人甜蜜地手拉手,或相擁而泣深情款款,心中的確有點咯噔,但很快就習以為常了。

男同中專業人士非常之多,紳士優雅,是不能再好的鄰居。所經營的餐館、咖啡廳、藝術品小店等,無不顯示出精致的品味,我非常喜歡光顧。每年一次的同性戀平權大遊行,更加熱鬧非凡。這些經曆讓我對同性戀有了真實的認知,不再以個人的好惡看待別人。

我熟識的第一個同性戀是位長得很像比爾蓋茨的男子。他芝加哥大學畢業,在政府部門工作。出去玩他開車,搭帳篷劃船他出力,還愛邀請朋友去他風景如畫的湖畔家中做客,非常真誠友好。

有了自己的公寓後,我的隔壁也是位同男。他英俊得一塌糊塗,尤其海藍色的大眼睛,我可以肆無忌憚地死盯,高興了就摟抱一番,遇事還能幫我出餿主意,仿佛多了個大哥。他是位麻醉醫,卻喜歡詩歌音樂,養貓養鳥種花種草,居家充滿了生動溫馨的氣息。他常去照料公共綠地,我開始學習園藝,就是深受他的影響。

原公司市場部有一位女主管,是我見過的最苛刻的白女,每跟她打交道都不勝其煩。幾年後偶遇,發現她竟一掃往日滿臉陰霾,完全變了一個人。原來她出櫃後試管出兩個男孩,與女伴快樂地共同撫養著。

我還認識兩位拉丁男,20年前因男同身份被迫離開職場,改去發廊和酒吧打工,始終不離不棄。現在二人分別是美容師和調酒師,擁有各自的生意,成為標誌性的大眾活動場所。還有一對男同,平日在公司做高管,周末在教會做義工,深受人們尊重。孩子們的同學中,有倆媽的也有倆爸的,有親生的也有領養的,在教養孩子方麵與傳統家庭並無大恙。

篇幅所限無法一一羅列,我不試圖讚美同性戀者完美無缺,隻想說,擁有某種異於眾人的生活方式,不是其人格上不受尊重、權益上不受保護的理由。對同性戀的妖魔化,本質上不過是人類曆史上重複上演的群體欺淩弱小同類的例證之一。

不解、反對、攻擊和詆毀同性戀和其婚姻的人,一般無非基於如下幾方麵。

第一:傳播艾滋病。男同性戀人群的確是艾滋病高發區,但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發表的報告, 目前導致人類死亡最多的疾病依次是心髒病中風,慢性阻斷性肺病,下呼吸道感染,氣管支氣管肺癌等,並非被談虎變色的艾滋病。它即不為同性戀所發明,也不是唯一的傳播途徑。同男們為無知付出了代價,並未惡意傳給他人,為他們貼標簽,顯然有失公允。

第二:變態惡心。這是成年人之間的兩情相悅,沒有傷害他人,與戀童癖等有本質區別。就像別人再說魚好吃對我也沒用,不具備感知異性吸引的能力不是他們的錯。人有智力相貌秉性等差別,性取向同理,除了被命運開了個苦澀的玩笑,他們是正常的社會公民。再說從成人玩具業的興起也不難發現,從“非異性”處尋歡的人包括異性戀不在少數,同性戀隻不過也與“非異性”作樂,為什麽被詆毀呢。退一萬步說即使沒理由,他們在私人空間幹什麽,別人也沒有粗暴幹涉和道德審判的權利。

第三:不能生育。希望而且能夠生育固然幸運,但世上有很多患有不孕不育症的人,且基本為異性戀,僅據中國人口協會統計,至2012年這個數字達到4000萬。殊途同歸,為什麽他們值得同情,而同性戀則大逆不道?另外所有的避孕措施都是阻止生育的,地球上的人口如果一半不繁殖也離滅絕相差萬裏。並非所有的花都要結果,綻放過便美麗。以此對同性戀進行非議,更是明白無誤的選擇性歧視。

第四:對後代不負責任。在理想的環境下,父母雙全、家庭和睦無疑有利於孩子成長。然而現實中也有無數生於異性婚姻的孩子,並未得到應有的關愛,遭受虐待、遺棄和家暴的也屢見不鮮。而很多同性戀者收入豐厚,充滿愛心,通過領養或生殖技術成為人父人母後,往往會更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憑空臆測他們一定比異性戀父母更不合格,才是不負責任。

第五:是一種病。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心理學會、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分別於上世紀7090年代和幾年前將同性戀從精神、心理疾病中刪除,公認它即不是一種疾病,也不是人格和行為障礙,人不能選擇同性戀或異性戀,更不要談能被救治。即使真是病又如何,世界上患有各種疾病也結婚的人數不勝數,為什麽同性戀人要受限製?根子當然在於少數個體沒被給予公平的地位。

第六:對兒童有負麵影響。許多家長擔心孩子被引向歧途,首先假設同性戀非常不堪,其次是能夠被培養出來的,最後自家孩子一定本為異性戀。這更多是出於人敵視異己的本能,與同性戀本身沒有必然聯係,一個證據就是同性戀基本都來自異性戀家庭,而並非被同性戀栽培而成,且在動物中也不罕見,因此排除受社會環境影響的成因。如果認定少數同性戀能把異性戀扭彎,占絕對優勢的異性戀更有資源教育引導下一代如何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是僅僅歸罪外界因素。

第七:玷汙婚姻。從有基督信仰看,上帝的確有婚姻是一男一女的祖訓,但神說過的話多了,正因為人都有原罪,這不過是以有罪之身攻擊同樣的罪人。在世俗的傳統婚姻中,內容也曆經變遷,以前未突破男女結合的界限,不說明以後不可以。最高法院的著眼點,在於憲法賦予人的與生俱來、非後天選擇的基本權利包括婚姻。即同性的戀人除了有相愛的需要,也需要結合的儀式,更需要生活福利等製度保障。在現有法律基礎上,唯有婚姻,才能使得操作變得切實可行。

第八:高調泛濫。表麵沸沸揚揚的同性戀運動,目的不是同性戀者美化自己,也並非為推銷其性向,而隻是對長期被打壓的反抗。正因為他們不受法律保護,才不得已向不公和無知宣戰,訴求合法權益和被平等對待,當不再受到歧視時自然會低調下去。同性戀者也不會越來越多,隻因人權境遇得到改善,出櫃的會增加,至少也免去成千上萬無辜的同妻之苦吧。

第九:傷風敗俗。這項指控,源於有人對任何理性分析都充耳不聞,堅守傳統陋習與偏見,對同性戀合法化難以忍受,非但不認為欺淩他人,反而以道德模範自居。可見人往往對於他人的苦痛淡漠無視,對於自己的不適敏感異常。這類人無法被改變,唯有被法律來製約,這也彰顯了立法的意義,由此我更欽佩同性戀者遵循內心感受、反抗世俗的勇氣。

我總被早年一個同性戀者的遭遇深深震撼,就是阿蘭.圖靈(1912-1954)。他畢業於英國劍橋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博士,是計算機邏輯的奠基者,被譽為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能之父。他曾經協助破解德軍的密碼係統在盟軍諾曼底登陸等軍事行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曆史學家認為其工作讓二戰提早結束了2-4年,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但戰後因同性戀身份被暴露,他被判處嚴重猥褻罪,被迫接受俗稱化學閹割治療,屈辱痛苦中服氰化鉀自殺。想象他被自己做出巨大貢獻的世界所拋棄,絕望地準備離開時心中的感受,我非常悲憤,人類又一個優秀的分子,被同類所殘殺。

英國女王在2013年為圖靈追授了特赦,英國政府正式道歉,然而更多籍籍無名的普通同性戀者,艱難的境遇仍在繼續延續。

每個異性戀情竇初開時,無需努力就被異性所吸引,從未人為地選擇自己的性傾向。以此類推,同性戀對同性傾心的稟賦同樣與生俱來。設想我如果但凡能感覺出魚肉的味美,憑什麽較勁不去吃,某人若有青睞異性的內驅,何苦冒天下之大不韙。食色並列人生雙傑,沒人願意虧待自己,再好的東西對某個個體不適合,也便無從談好。

其實古今中外,不管哪種文化,如何被懲罰,同性戀都沒有消失過。迄今,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都對同性婚姻合法化,表明人多勢眾不是忽略同性戀的存在和剝奪其權利的理由,尊重個體的獨特和選擇,才是文明的象征。

如果我的親朋家人,有一天告訴我自己是同性戀,我不會欣喜,不是由於他們跟我不一樣,而是知道他們麵臨的世界仍困難重重。但我會祝福和支持他們忠於自己,慶幸至少在這個時代,人們除了不會因為堅持日心說而被燒死,也開始不會因為與同性相愛而被歧視。

大家都隻活百八十年,想不通的很多,門前隨便一棵老歪脖子樹,可能都比最聰明的人經曆的風霜雪雨多,因此不能太把自己當回事。海納百川,喜歡異性就去異性戀,喜歡同性就去同性戀,一切留待將來在神的麵前去完結。願人間更美好。


 (左圖: Alan Turing; 右圖:嗬嗬,你懂的)

 2015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