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尼拉,古老又年輕的城市(上) ——菲律賓行(一)
文章來源: 一碗麥片粥2014-12-13 13:15:04

關島到馬尼拉的飛機晚點二個多小時,我們走出機埸時已近午夜,本想夜深應該是人靜,可誰知外麵滿是人和車,張張東南亞麵孔迎著我們走出的機場出口。接站的旅行社男子好不容易幫我倆還有行李找到了個落腳的地方,並告我們就在這裏等旅行社的車。三十多分鍾後接我們的麵包車總算是從水泄不通的街上開來了,車送我們到達馬尼拉賓館時已是早上兩點多鍾,小睡之後又急忙早起吃飯,趕在八點在樓下大廳見到旅行社老板和我們在馬尼拉的導遊。

這旅行社原來是在網上把散客招來,然後根據每人的時間和喜好為你量身特製旅行路線,所去路線從南到北站站派人接送導遊講解。 我們的路線是以馬尼拉為中心,北去呂宋島北部的巴納韋看看世界遣產著名人工梯田,然後中轉馬尼拉再南行飛南部菲律賓第二大城市宿務市,由宿務市飛往有世界遺產地下河的巴拉望島,最後轉回馬尼拉,全程15天。

我們在馬尼拉的女導遊是一台灣後裔,人很瘦小,能講英,中和菲三國語言,跟著她我倆開始了馬尼拉的第一天遊。畢竟是第一次到這裏,雖然旅途披星截月昨夜隻睡三個小時,但大腦迅速戰勝了渺小的體力不支,很快進入了角色,禁不住那新鮮,好奇和激動。

 

第一站是黎刹公園。它在老式西班牙城裏,西統製時期城裏居住的全是西班牙人,城外的菲律賓人隻能白天進城,夜晚不能留宿城內。當時建城時沒有水泥而是用雞蛋清,因此法律規定,吃雞蛋清是犯法,百姓吃的蛋清必須上交供建城使用。

其實馬尼拉是座古老的城市,古城牆,古建築都是美麗的西班牙式建築風格,可惜二戰時慘遭了重創,現在所見的市貌基本是戰後百廢具興發展起來的。

黎刹公園是菲律賓民族英雄黎刹命名,裏麵有英雄銅像及豐功偉績紀念館。學生們前來參觀受教育。

 

從老城隔河眺望對岸過去的貧民區,當然大部地區已是現代建築。

老城河外的中國城。

還是遠望對岸中國城。

中國城看起來破舊髒亂,但導遊女士說菲律賓的華人相比當地人要富裕。我能感覺出來她不希望我拍這些破舊街道,她是愛國?

第二站去世界遺產大教堂。教堂外的馬車。

教堂正門前車水馬龍,好容易找到一個角度勉強拍了張全景。

我們去時正好剛結束一場葬禮,殯車與我們車擦肩而過。

走進教堂正廳。

上到二樓。

驚奇這木工精雕琢的座椅,還有那整條厚重自然光亮的地板,不知用了多少參天優質樹木。

奇怪,座位翻板後突出的東西有何用?

 

原來是為了維護教會長老長時間禮拜站立時的形像,站立時屁股仍能坐在那突出的小木頭上。導遊示範,我試了,還真頂用。

牛皮製的大樂譜。

 

木雕窗。

木雕門。

木雕正門。

教堂臨街是一西班牙時期的高級住宅。

宅前庭院。

 

 

庭院間還有灑巴。

 

豪宅大戶院牆。

曆屆總統像。菲律賓人認為阿基諾夫人是好總統。他們不喜歡馬克斯夫人。

午飯餐館很有西班牙風味,這裏總讓我聯想到墨西哥,也許是因都曾被西班牙統製過?

這裏沒有公共交通汽車線路。街上到處是招手可上的“吉普尼”。

請細看,車上的廣告還有中文。

午飯後乘著麵包車去遊覽新區。

這“吉普尼”價格便宜,線路遍布每個角落。它是一種帶篷的廂式吉普車,車廂內有相對的兩排座位。曆史由來是二戰時用來運送美國士兵的交通車。

城市正在建設中。

新樓區市容整潔,綠色植物很有熱帶情調。

新區和老街判若兩個世界。

新區很少見“吉普尼”,摩托自行車。 

很有現代大都市味道。

美軍二戰戰亡烈士公墓。這裏草坪很綠,規模及維護好象不亞於美國阿靈頓公墓。

有點象中國城市,隻要舉目遠望,就能數出幾十台大吊車。

一天下來,我覺得馬尼拉雖然地處亞洲,但它十分歐化。這裏的建築大多數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興建的,建築風格融合歐洲和東南亞風格,很新也很時尚。它遠比我想像的規模大,也比我想像的繁華。

問大家新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