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NYU的這個例子值得討論。
文章來源: borisg2024-04-30 04:04:27

下麵NYU的這個例子值得討論。

念博士走FACULTY的競爭是很殘酷的,花了很多年去做POSDOC找位置熬TENURE,成功的隻是少數人。需要知道自己有沒有貨,沒貨的得及早止損,承認自己不是這塊料。

這裏麵有兩個時間點。一個是做博士的時候,做了兩三年自己的感覺。做到這個時候未必會有什麽結果出來,但是該看見的你看見了,自己也入手進去了,如果有興奮感,覺得自己在一個擴張的世界,那接著做下去,不然的話,草草拿個學位走人該幹啥幹啥。第二個時間點是做了兩年博後,感覺自己接的攤子管的一攤事還有餘力有想法,跟外麵的圈子建立起來了,栽的樹眼看著有收獲了,做下去。要是一直是都是在忙雜事,CREDIT都是別人的,那說明你擔綱擔不起來,一輩子給別人打工的命。

當然你要是說我不在乎地位,有點自己喜歡的事做就行了,可是人還是要生活的,一個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在NYU的工資查了一下大概不到十萬,在紐約這種地方怎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