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讀曆史,看美國義和團何時發生
文章來源: borisg2021-03-22 03:57:43
讀讀曆史,看美國義和團何時發生
 
中國農業社會時代(我不用封建時代這個詞在這裏,因為主要的是強調農業這個主要的生產方式),科學技術提高極其有限,生產力在兩千年間變化不大,因此中國以及中華文化的範圍是被限製在自然條件適合農耕的範圍之內,至於那些少數民族地區,基本是做一些物資交換稱個貢滿足一下皇帝的虛榮心,其實不是中國人沒有共同的語言文化更談何融合。
 
在這個條件下中國已經達到了自然條件所允許的極限,在明朝的時候相對世界其他地方還是很富足的,有很多產物比如瓷器絲綢有出口的優勢,參與世界性的貿易循環,並且從中獲得大量白銀的積累。
 
當時西班牙人載著白銀從墨西哥西海岸出發,航行到菲律賓,同中國和其他東亞國家進行交換,用白銀換貨物返回,再翻山越嶺搬到墨西哥東海岸運回歐洲,再從歐洲去非洲買奴隸。。這個循環非同小可,把世界上的銀子都搞到中國來了。
 
中國在這個交換上有相當的優勢因為出口的是製造業產品有技術含量。
 
講個故事,有個西班牙人在菲律賓不知道是因為犯罪還是得了病,鼻子被割掉了不好出門,找了個中國人做了一個,很滿意,於是付了他一大筆錢。這個中國人回中國以後下次來的時候帶了一大批各種各樣的鼻子。。
 
這個優勢,後來逐步地喪失了。幾個原因:第一,歐洲國家偷中國的技術(用現在的語言,當然那時候沒什麽知識產權的法律)來生產自己的瓷器和絲綢。第二,歐洲國家,主要是英國,用賣鴉片的辦法把中國的銀子又摟回去了。第三,也是最主要的,是歐美進入了工業化時代,對資源的利用途徑大大擴張,生產力不再受土地規模的限製等於說增加了一個維數,從此絕塵而去。任何像點樣的歐洲國家都可以把中國暴打一頓。
 
而同時中國由於承平日久人口增加土地和技術都沒有增加不但相對歐洲的快速發展落後了,而且相對明朝,人口中相當比例生活水平也差得多了。在這個狀況下,外國向中國輸入產品和文化,更進一步導致中國原有的社會結構發生崩潰。
 
中國在當時是基本文盲的國家,因此民間的反應就是發生了排斥一切外國東西的義和團運動。這個當然是不成功的,反而進一步促進了中國舊的社會的倒塌,和外國更擴大的進入中國。
 
我們看現在的美國,有一些相似之處,不是說相同,但是確實相似。美國在技術和生產力方麵的優勢,在幾十年內逐步喪失。而中國之進入美國,也在從簡單的貨物輸出一步步地擴展到投資和文化。在這個過程中,美國一大批人的生活水平相對的和絕對的都下降了,而且他們的生活環境也變得惡劣了。中國的繼續發展,對這部分人不利,而且這部分人的比例會越來越大,因為中國在產業上的競爭會提高到高技術含量的行業。中國的競爭導致美國的分裂而且這個分裂的線會不斷向社會階梯的上層移動。去年發生的事大家都看到了,這個分裂已經到了威脅美國政治製度的地步。
 
美國民眾對中國的反感之增加是必然的。這個跟八十年代對日本是一樣的,但是日本政治上被美國所製,而且自己經濟泡沫化,很快這個威脅就化解了。但是中國不同,不僅僅是人口比日本多10倍,而且政治上跟美國也是根本對立的,這個威脅不可能在可看得見的時域內消除。
 
美國是個普及教育的國家,而且因為幾代人以來近代平等教育的深入人心,不可能出現廣泛的三K黨那樣的反對華人的暴力狂潮。但是,那些教育程度比較差的人,因為他們根本利益的被觸動,對中國反感並進一步發展到對在美國的華人騷擾和侵犯,將在長期以個別事件的形式增加的趨勢,這個跟有沒有病毒沒有關係,跟哪個個別人說什麽也沒有關係。
 
華人群體發聲保護自己利益,增加自己在社會上的話語權,是完全有必要的。但是需要看到,這種公開活動,對於抑止在社會低層(不論種族)對華人的反感和侵犯,不會有太大的作用。
 
所以,我現在已經告訴你以後會怎麽樣了。如果你對此感覺不舒服,還是抓緊另找個地方逃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