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農民就是救自己
文章來源: 蘇顏坊2013-03-20 05:48:53
我的上一篇關於環境的博文收到很多反饋,說明大家對於環境汙染的關注度非常高。我是一個不太會說的人,遇事如果沒有解決辦法就回避。不過既然有人認為喊兩嗓子也有用,我當然不會吝嗇我的聲音。

說到食品安全自然會想到農民。不再費口舌批評戶籍製度了,現實是,隨著城市化進程,農村人口越來越少,而上一輩吃苦耐勞的農民已經步入了老年期。也不再費口舌批評城市人對農村人的歧視和忽視虧欠了他們多少了,現實是我們繼續的對他們事業的繼承人虧欠著。當他們為了生存而不得不走捷徑時,我們也終將無法逃脫。
 
我在上一篇的留言裏寫了這些,放在這裏給大家參考:

記得小時候到鄉下去看農民是這樣給地裏施肥的:(除了大家都知道的茅房的事情不說了)。 河底的淤泥是很好的肥料,農民們站在船上,用一個由兩根大竹子和一個網狀的大叉子,按到河底把淤泥一叉子一叉子地夾到船上,再一鎬一鎬地放到地裏。那對大叉子也有好幾十公斤重吧。整個過程非常辛苦,但這樣之後地也肥了,河水也清了,一點汙泥都沒有。

小時候看農民是這樣給作物除蟲的:彎著腰,一根一根地找,一個一個地把蟲子除掉。沒有好腰板,當不了好農民。

現在有幾個人願意這樣做?這樣做又有什麽補償?就憑他們付出的勞動和他們得到的那點錢?我完全理解農民用化肥和農藥代替人力勞動的行為,他們本來很善良,也不懂那些東西對人體傷害有多大。但是人家也是人,也有家小要生活。作為消費者,我們沒有資格抱怨,因為我們得到太多付出太少。

如果我們想要這樣的純天然食品,先準備好多付幾倍的物價吧。超市裏有所謂綠色食品可買。

想吃放心食品,要給農民足夠的生存空間。幫農民就是救自己,和自己的後代啊。

太技術的我說不出來,但其實,有一件事情大家可能真的會有興趣做。

每年的作物收割以後,都會留下大量的秸稈。在遙遠的從前,這些秸稈是農村家庭的主要燃料。然而,燒火做飯是很辛苦的事情,而且必須有一個人燒火的同時另一個人掌勺。在煤氣大量推廣的今天,這些秸稈就成了廢料。沒用的秸稈無處堆放,也很不安全,於是農民們隻能把它現場燒掉,至少,燒了還能當點肥。燃燒的秸稈給空氣帶來很大的汙染。有一年放假我帶著孩子下鄉,看著一團一團的濃煙很不解,問了才知道是農民焚燒秸稈。"你要是下個月來的話就知道了,到處就像戰場一樣,天空都是黑的,站在這裏眼淚直流。"
 
這些空氣汙染從農村蔓延到城市時可能已經沒有刺鼻的味道,但對身體的損害同樣不少。後來聽到新聞裏一再強調不許焚燒秸稈,可是農民們怎麽處理這些秸稈我就不知道了。人家不是魔術師,總不能把它變沒了,說實話如果黃浦江裏除了撈出死豬外還撈出秸稈來我也不會驚訝。

秸稈有很多作用,百度上是這麽說的:可以打碎發酵作為肥料還田,可以做飼料,可以培養食用菌,可以製沼氣,可以造紙,還可以發電。我想,之所以沒有得到推廣,是因為成本太高。政府的資助不力,隻強硬製止燒秸稈的行為,是不科學的。

如果誰有這方麵的主意,到真是利國、利民、利農、利己的一件好事呢。

我在這裏大喊一嗓子:焚燒秸稈是造成大氣汙染的重要原因,而缺乏科學利用或者政府補助,回收利用秸稈的利潤太低,沒有人願意做。勤勞、節約的農民除了銷毀秸稈之外沒有選擇。圍堵不是辦法。如果我們關心我們在祖國的親人,我們希望祖國也有更多藍天,就請和我呼籲:

請投資、請資助、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嗓門幫著一起喊--幫助農民就是救自己,幫助他們解決秸稈問題就能給自己更多藍天!

(我有一種感覺,汙染治理行業接下來會有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再看看股市,科技,醫藥,資源,能源和消費品等行業一圈圈地漲過,下個熱點是什麽呢?這段是俺沒有根據的胡猜啊,可以忽視,嗬嗬。 )

在這裏貼一個網上搜來的關於回收秸稈的文章。

【代表檔案】雷雪芹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

  “你知道霧霾為啥這麽厲害嗎?不光是燒煤、汽車尾氣的事,到秋冬季節焚燒秸稈,煙霧彌漫,也脫不了關係。”雖然是第一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但雷雪芹一點也不“怯場”。一有機會,她就談論秸稈的事兒。從10年前到洛陽孟津縣掛職副縣長,雷雪芹就和秸稈的綜合利用“杠上了”。在今年兩會上,雷雪芹建議加快我國秸稈資源飼料化利用,讓秸稈變廢為寶成為飼料。

  ●科技副縣長的“心病”

  雷雪芹是洛陽市的第一位農學博士,長期從事動物遺傳育種及轉基因動物的研究。2003年,作為河南省第二批博士服務團成員,雷雪芹掛職到孟津縣任副縣長。

  在工作中她發現,雖然各種秸稈禁燒令屢屢出台,但農民還是“一燒了之”。“一看到燒秸稈,我甚至晚上睡不著覺,難道讓秸稈一直燒下去嗎?”雷雪芹說,這成為她的一個“心病”。她發誓要破解這個難題。

  “要讓秸稈變廢為寶,使農民舍不得燒。”雷雪芹說,經過幾年努力,她研究推廣秸稈飼料化、秸稈微生物添加等技術,讓廢秸稈變成“商品草”、“精飼草”。

  1月29日,雷雪芹得知自己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她開始思考,該為人民表達哪些呼聲和訴求。“總和農業、農民打交道,我還是想反映‘三農’問題,為農民創收增收,為農業現代化和生態建設建言獻策。”雷雪芹說,這也是她來參加兩會,賦予自己的使命。

  ●新技術把秸稈變成“青草”

  采訪中,雷雪芹向記者詳細解釋了秸稈飼料化加工技術的“魔術”。

  她介紹,該加工技術特點在於“秸稈揉絲機械”和“微生物添加劑”。秸稈揉絲機就像一台特殊的粉碎機,秸稈可在秸稈揉絲機中被打成絲絲縷縷的碎屑,然後再通過“微生物添加劑”技術讓農作物秸稈更有營養,奶牛和肉牛都愛吃。

  “以前秸稈還田,每畝地農民還得掏40元錢。如果把秸稈用來做草,每畝地直接增收400元左右。”她接著往後算賬,如果做成揉絲微貯飼草,每畝地又可增收500元左右。給奶牛喂秸稈揉絲飼草,能日增奶3~5公斤。

  她還講,如果把牛的糞便通過高新技術處理生產生物肥料,可以大大提高瓜果蔬菜的產量與品質。這樣秸稈—飼草—牛羊—瓜果蔬菜就形成了綠色有機農業鏈條。

  雷雪芹說,洛陽近幾年展開試點,政府工作報告已提出搞好秸稈的高效綜合利用,將部分秸稈揉絲設備投放在偃師市、孟津縣等地,當地農民已不再將秸稈一燒了之。

  “讓秸稈變廢為寶,誰還舍得燒啊?”雷雪芹反問。

  ●建議國家製定“秸稈法規”

  “把秸稈變成牛羊可以吃的飼料,河南的田地等於變成了‘草原’,糧食大省完全可以變成畜牧業大省。”雷雪芹說,這等於是解政府一個困擾、還人民一片藍天。

  讓她高興的是,國務院辦公廳2008年發布的《關於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意見》中,已明確秸稈飼料化利用是當前秸稈綜合利用的重點內容之一,並提出2015年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率超過80%、每年增加飼料化設施6000萬立方米和年增加飼料化處理能力3000萬噸的目標。

  “希望國家能盡快行動起來。”雷雪芹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應盡快摸清我國秸稈資源的“家底”,在此基礎上盡快提出加快秸稈飼料化工作的具體實施方案。

  她還建議,國家應製定秸稈保護與利用法規,特別要對秸稈焚燒和廢棄有明確的法律製裁條文。國家還可在河南、山東等省區開展試點,建立一整套秸稈飼料化利用技術和應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