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京都 天橋立 吃吃走走 (圖)
文章來源: 石假裝2021-02-19 04:31:13

    日本最大的特點就是均質性高,地區之間差別小,貧富差小。所以觀光時會有“走到哪裏都差不多”的感覺。但是飲食上各地有很大不同。狹長的國土,日本海沿岸與太平洋沿岸物產、海產都不一樣,飯桌上的內容有很大不同。

    海上京都天橋立在日本海沿岸,冬天的深海螃蟹非常有名。日本海鮮又便宜又好吃,但螃蟹並不便宜,即便到了海邊也不便宜。曾經參加一個便宜的旅行團去日本海吃螃蟹,結果吃的不知哪國進口的,螃蟹肉又硬又柴,多少年過去了,上當感仍在。新冠在家憋了一年了,好容易出去一次,一定好好做功課,提前預約。2020年12月5日在天橋立選住宿的條件:溫泉、真正當地新鮮螃蟹、離車站近。周六晚上,適應這個條件的旅館都比較貴。正好趕上日本政府提倡旅遊,給出遊的人每人每天補助35%住宿費。我訂的3萬日元/人的旅館自己出2萬左右就可以了。不是周末的話這家溫泉旅館會便宜很多。

 

到旅館後先泡溫泉,然後去吃飯。這是和食用餐廳。(旅館網站)

 

1 桌子上已經預備好了。

 

2 這是一盤下酒菜。中間的三文魚壽司、芋頭先墊墊肚子,然後就著海鮮喝酒。我不喝酒,隻傻吃。

 

當地產的日本酒。

 

3 螃蟹、薑醋。

 

4 太不理解這個盤子了,第一次體驗洋盤盛生魚片。

 

習慣了用這樣的盤子。(網圖)

 

5 喜歡這個小盤。

 

6 海鮮火鍋。

 

7 陶板烤牛肉,那塊山藥特好吃。

 

8 天婦羅,蘸鹽或檸檬汁吃。我覺得什麽都不蘸更好吃。

 

9 這個印象太深,鵝肝雞蛋羹,甜味的。非常可口,自己可以模仿做。

 

10 開始吃的時候點火,吃到差不多的時候米飯就燜好了。

 

11 油炸豆腐、海螺燜米飯。已經吃撐了也得把它吃掉。

 

12 甜點裏有顆鮮荔枝,冬天尤其感覺特殊。

 

13 第二天早飯在洋式餐廳,如果不怕冷,可以到陽台上去吃。

 

14 新冠第3波初起的時候,都是一家一家的,沒見到團體客。

 

15 如果不是新冠早餐是這樣的自助餐。(網圖)

結果都改成了份飯。

 

16 吃完早飯出去逛。左手房子掛著公民館的牌子,鄉下都有這種供居民聚會的地方。

 

17 天橋立的全景一定要在高處看。右側纜車、左側鐵板椅子。在反動勢力的逼迫下,我坐了鐵板椅子上山。到了山頂他問我:你什麽表情來著,對麵的人都看你。

 

18 從文殊區的山上看天橋立。昨天去的對麵的山。

 

19

 

20

 

21

 

22 哺乳、給孩子換尿布、休息的地方。山頂有個很大的兒童樂園。

 

23 帶小孩的一定來這邊的山。

 

24

 

25

 

26 坐在椅子上欣賞自然。

 

27

 

28 小火車印象最深,一會兒鳴笛,一會兒過道口敲鍾,好熱鬧。

 

29

 

30 開始下山了。

 

31 鐵板椅子上鋪個麻袋片。下山坐露天板凳比較大膽了,受到了反動勢力的表揚。

 

32 看這坐橋張開也是一個旅遊內容。

 

33 外海和內灣的貨運船要通過上圖的橋。

 

34 橋就是這樣從中間張開再合上。

 

35 我參加了10多年的長走活動,喜歡旅遊時串小巷走路。

 

36

 

37

 

38 這個別墅夏天蚊子多吧。

 

39 這個房子很久沒人住了的樣子。

 

40

 

41

 

42

 

這種遊艇可以帶遊客去海灣轉一圈。

 

43

 

44

 

45

 

46 天橋立是“L”形的,這裏那條短邊。

 

47

 

48 海水非常清。

 

49 看它們多老實,其實是在等機會呢。

 

50 聽到船聲就凶猛地追著遊人要食物。

 

51 繼續走。

 

52

 

53 回旅館取背包時又去院子看了海灣。

 

在旅館的禮品店買了特產給朋友寄去。以前沒有這個習慣,疫情期間多買點支援當地,與不能出來旅遊的人分享。(網圖)

 

54 坐車到了京都。站台上的麵館很吸引人。

 

55 我的蕎麥麵,340日元。

 

56 反動勢力的豬肉咖喱飯,490日元。

 

57 旅遊結束了,又回到了日常,平時在大眾餐館吃這樣的套餐,648日元。

 
相關貼 :

海上京都 天橋立 觀自然走街道 (圖)

----------------------------------------------------------------
更多文章

   
爸爸回來了
   
街串村看日本(圖)
   日本點滴  

    胃大吃八方

   “紅太陽”照耀下  
   
錦州“一步半”的家
   
華北平原的青年點
 

   重返錦州(圖) 
   希望你們都活著~!
   
有機會去參加一次同學會

   即興隨筆   

    不是笑話

     在日本養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