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保定、想起姥姥
文章來源: 石假裝2019-01-22 19:48:29

  最近流傳的笑話中看到了保定,勾出了我好多想法。保定是我最想去的城市,最想去慢慢走走看看的城市。

 想去保定,是因為那裏曾有姥姥的家。姥姥育有3男3女,三個女兒的孩子,姥姥都照看過。姥姥有濃重的保定口音,我們表姊妹聚在一起的時候常常用姥姥的保定音對話,比如想問“那是什麽”時用保定音說“哈是審嘛?”

  姐回憶姥姥的時候總提到姥姥節儉。說:姥姥做烙餅時摻麩子,餅邊都裂開,姐不吃,姥姥給我,我那時還不怎麽會講話,隻是搖頭拒吃。姥姥不滿地罵我們“燒包”,然後又開始重新和麵,給孩子們做純白麵餅。

  我記得姥姥入秋時把香菜編成長辮子曬幹,冬天做熱麵湯時剪一點幹香菜放進鍋裏提味,也省了香油。前些年給小姨講這個記憶時小姨咯咯地笑著說:太形象了。

  父母從來沒有打罵過我,隻有姥姥罵過我。誰讓我那麽愛哭呢!聽媽說我小時極不愛講話,不滿時哭、想表達欲望也哭。有一次姥姥嚇唬我:“再哭我把你送雞窩去!” 那次我回話了“不用送了,我自己去吧”。那句話成了我家的笑話。有什麽可笑的,出門往右2-3米左右是那隻下蛋的母雞的小窩,我自己能去。

  小學3年級時我已經能夠“攻擊”姥姥了。姥姥就沒有閑下來的時候,手裏總在做針線活,拆洗冬衣、把大人的衣服改成孩子的衣服。她也會使用閑散勞動力,拆舊衣服時總讓我摘布片上的線頭。枯燥至極,又沒有理由罷工。那時住在農民家的院子裏,院子裏走動著好多雞,雞也是很少有停下來的時候,邊走邊用嘴巴叨地麵找食,明明剛吃完也還是叨啊叨。由於不停地找食,所以雞的原名叫“饑”,農民那裏聽來的傳說啊,閑人別跟我叫真。手裏摘著線頭,眼睛看著不停叨地麵的雞,我說:“姥姥、你看你就跟這雞一樣,手就不停啊。” 姥姥用濃重的保定話訓了一句什麽記不清了。晚上姥姥跟媽講我說過的這句話,媽笑了。

  第一次去保定是67年夏天被轟回農村,那天晚上下火車後,媽雇了輛三輪車,媽和姐坐在車座上,我坐在媽大腿上,黑燈瞎火地去了保定郊外的南劉各莊。在那裏住了一個星期。

  那時太小,沒人拿我當回事,但那是我人生中遇到的大事件,印在了我腦子裏。那時大人慌慌張張,孩子懵懵懂懂。記得跟村裏的孩子去過保定市中心,完全不記得為什麽要去、玩了什麽、看了什麽……。說不清是想彌補當時的懵懂還是想回憶,總之一直想去保定走走逛逛。

----------------------------------------------------------------
更多文章

   
爸爸回來了
   
街串村看日本(圖)
   日本點滴  

    胃大吃八方

   “紅太陽”照耀下  
   
錦州“一步半”的家
   
華北平原的青年點
 

   重返錦州(圖) 
   希望你們都活著~!
   
有機會去參加一次同學會

   即興隨筆   

    不是笑話

     在日本養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