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築地口外侃壽司
文章來源: 石假裝2014-10-13 18:00:20
 
   1973年中日建交後中國才在幾所大學恢複了日語專業,當時沒有教材,毛主席語錄(日文版)就成了主要教材。文革後第一批留日學生與日本民間友人的聚會中,一個日本人問某留學生“你們都是從(中國)哪兒來的”,那留學生回答“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われわれは津々浦々から集まりました)”,這是句半文言文的日語。那留學生給我講這事時還大笑不止。
 
   我80年代初學日語的時候,教材也不多,基本沒有聲像教材,80年代中期有日文影視錄像,但要審查,稍不注意就是“資產階級自由化”。那時學的關於食品的單詞隻有:生魚片、天婦羅、壽司、すき焼き(牛肉火鍋),因此誤以為日本人每天都吃這幾樣。

牛肉火鍋 、壽司、 天婦羅                 
 
 


到了日本才發現日本食堂的菜多是豆腐渣、烤魚、熬土豆之類。
 
土豆牛肉片、豆腐渣



最一般的套餐。


 
我問:你們不是每天吃生魚片、壽司……嗎?回答是:誰吃得起!誰那麽敗家!
 
 在物流和冷凍技術不發達的時代,生魚片、壽司跟李自成時代的餃子一樣珍貴,那時山區很多人沒有吃過生魚片,所以至今也不喜歡吃。
 
   旋轉壽司的出現讓壽司大眾化了,同時也擠垮了一些壽司店。但是要吃到地道的壽司還得去正宗的壽司店。

 
這種地方不明碼標價,你要什麽衝對麵站著的師傅說一聲就行,師傅也不作記錄,最後還有零有整地收費。有人開玩笑說他們一定在案板上橫一個豎一個地擺米粒作記錄。聽一對父子說他們倆吃同樣的東西,花的錢不一樣。爹是大老板,常被多收錢。
 
我第一次去高級壽司店算是打工掙的。隔壁教研室的老教授去北大講學,當時我正在北京度寒假,順便給他在北京當了兩天導遊,他要給我工錢,學生給老師帶兩天路怎麽好收費呢。他一再執意要給錢,我說:回日本後你請我去一趟壽司店吧。結果他請我去了那個城市最高級的壽司店。
 
那時日本還在泡沫經濟的尾聲,東西很貴,吃的人也很多,壽司師傅也敢跟顧客發牛。壽司師傅日語叫“壽司職人”,他們學徒時間長,講究比較多,對不懂壽司規矩的顧客常要教訓幾句。我那次去的時候,剛拿起筷子,裏麵的師傅就說“要用三個手指捏著吃”,說著他作了拇指食指中指捏壽司的動作。還說“要讓魚麵貼舌頭,米飯麵對上顎才能嚐到好味”,他還告訴我什麽魚沾鹽、什麽魚沾醬油。不記得那次吃壽司的味道,但學了很多東西。但是,很多客人討厭他們說教,認為“我花錢吃飯,我願意怎麽吃怎麽吃唄”。
 
壽司職人絕對都是男人,因為女人的體溫比男人高,手的溫度高不適合捏壽司。壽司用的米飯也有很多講究,最重要的是調味。好壽司的米飯絕不是甜酸味的,而是有味你卻說不出是什麽味,那味又絕不越位,不影響背上的魚蝦貝。建議你不要去老年人開的便宜壽司店,那裏的米飯過甜,吃完嘴裏還留著糖醋味,害得人不想再吃壽司。日本過去很窮,糖是好東西,所以老年人的壽司比較甜。捏飯團也很要技術,米飯既要成團,米粒之間又要有縫隙,到嘴裏就散開。
 
侃這麽多,不會惹出會吃愛吃的嫌疑吧。其實,我坐出租車看見計程器蹦字心都跟著跳,更別說去按魚的市價時價收費的壽司店了。別人公款吃喝的時候跟著蹭吃而已。
 
 
 話說受風情壇的築地壽司貼的吸引,我也去了東京築地,先旅遊了周圍的名勝,結果趕回築地壽司街時已是人山人海了。(網絡圖片)
 


 
 
 
   吃飯最不願意排隊,餓著等一個小時還有心思品嚐嗎?算啦,走人!
 
   壽司街對麵是一家門簾裝潢得很講究的壽司店,最關鍵的是門口廣告牌上的“明朗會計”四字太讓人放心了。你多貴沒關係,讓人花錢花得清楚就行。就進這家吧。
 
1 人們都不喜歡壽司店的“糊塗賬”,這家店了解消費者心理,也是在跟旋轉壽司競爭吧。



忘了照這家店的全貌,網上找來了。



 
2 店裏有櫃台座位。牆上掛著品種和價格牌。


 
3 也有離開櫃台、靠窗的座位。我選了這個座位。店員的服務也很周到。


 
4 先要了幾個小菜,涼菜:生山藥拌生菜。


 
5 烤貝。



 
6 烤墨魚爪根(or胡須根?)。



 
7 烤海螺。



 
8 炸河豚。



 
9 壽司。所有的都是一樣一塊,為什麽雞蛋兩塊?“從雞蛋開始到雞蛋結束”是吃壽司的傳統規矩。“從雞蛋開始”:雞蛋調的味最能看這家的水平;“雞蛋結束”:吃了很多生魚,讓雞蛋緩解口味。



 
10 最左邊的貝,一個400日元。右邊的兩個墨魚爪根90日元/個,口感很好。



 
11 吃完壽司可以要醬湯,也可以要雞蛋羹。


 
 
上麵這些(雞蛋羹兩份),兩個人吃,共花了7600日元。

^^^^^^^^^^^^^^^^^^^^^^^^^^^^^^^^^^^^^^^^^^^^^^^^^^^^^^^^^^

 
還有一種壽司飯,版本很多,像中國的蓋澆飯,個人覺得這個比便宜店的甜酸壽司好吃。(以下圖片均選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