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建黨大業
文章來源: 玉壘關2011-06-20 08:58:32

我招啦。我把“建黨大業”看完啦。

                  一

首先是邊看邊笑場,比如:

場景一,

楊昌濟對一個高個子下巴上有顆痣的青年侃侃而談:坐而論道容易。。。。這個時候,一個窈窕淑女(楊開慧)蹦蹦跳跳地過來說,爸爸,這個哥哥好好高啊,然後蹦蹦跳跳地走開了。楊老先生繼續說,關鍵是你要知道你到底要什麽。。。。高個子的青年望著淑女離去的方向,陷入深深的思考。

場景二,

馮鞏,錯了,馮國璋用小眯縫眼望著袁世凱堅定地說,無論如何,我堅決支持你——牛群。

不好意思,後麵的兩個字有可能是我的心聲。

鞋拔子臉的段祺瑞,一本正經地頭頂高沿的軍帽,深切凝望袁大總統喝了一大碗湯藥,然後說,公雞中的戰鬥機——呃,我不是幻聽了吧?

最不能忍受的是場景三,

監獄裏麵,人問,你叫什麽名字?粉麵的陳坤一計桃花眼,然後甩甩油頭,然後吐出三個字:周恩來。

同誌們,悲劇了,我正在喝茶。

 二

我邊看邊笑。

朋友說,你是不是要痛打落水狗,寫一篇罵這個片子的文章?

其實,我本來沒有打算寫什麽。然而看完之後,我想,指責是最容易的事情之一。不但韓寒,估計連餘秋雨都會做——餘秋雨說,“國民素質的提高,應該表現在大家對於精神等級的承認、梳理和守護,表現在大家對於高層思考者的尊重、保護和禮讓”——不好意思,偶,這個低等思考者還是想要借用王朔評論電影“無極”的時候說過話,在這個人們都不好意思說“真善美”的時候,至少陳凱歌還敢說“真善美”——當然無可否認。他那個的片子確是爛透了。

“建黨大業”正是在熒幕上一片黃恩浩蕩,奴才領旨意磕頭謝恩;現實生活中,西方的月亮比中國的圓,西方人平等,博愛又人畜無害。這麽一個大風氣下,重現反帝反封建,那一幕幕發生在不久之前,卻被人遺忘得差不多的曆史的。就在剛剛我看了一片評論說,至少“建黨偉業”中北洋政府那會兒,沒有工業汙染,知識分子還是自由的。我懶得回帖說,至少那會兒,中國人的平均壽命不過35歲。至少這會兒,英法美沒有把山東從德國手裏送給日本的自由。

於是,取笑罷,忽而轉念。

 

                 三

 

 

  就隻是說說我作為一個外行的觀眾看到的不足之處吧。

 用引人入勝的橋段表達主旋律,這一點好萊塢做的很好。不用說現實題材的片子了,就是從“獨立日”“變形金剛”這樣美軍大戰外星人的片子,也把美國的戰無不勝,(盡管現實中,美軍較量彈丸小國都已經力不從心了),美國是地球的領導人,美國的價值觀等詮釋得淋漓盡致,並且潤物細無聲。

  而這些年中國宣揚主旋律的片子裏,比如“建黨偉業”,力圖使用吸引人的橋段,比如愛情。結果弄得有點兒可笑。網上暴笑的毛潤之楊開慧雪夜談情的那一段。似乎為了讓毛潤之走下神壇,而讓他走進了瓊瑤劇組。

  從我這樣外行的觀眾來看,中國的主旋律片子也曾佳篇連連。南征北戰,花兒為什麽這樣紅,等等。同樣的例子似乎還有動畫片。曾經我們也有小蝌蚪找媽媽,三個和尚等好看又健康的好作品。而後來的,就往往畫虎不成反類犬。

 大概不隻是學習好萊塢而未果,卻把自己的優秀傳統,忘記了的那種夾生飯。難道不也是因為拍攝者自己對自己要表達的思想不那麽自信麽?

 當然,笑場之外,也有場景可圈可點。比如陳道明在巴黎和會上拒絕西方列強把山東送給日本的協議上簽字,他表現出憤怒,自尊,內斂,然後優雅謝幕。那一刻的感覺是,這樣的出彩,並不僅僅隻因為演技。

然而總體來看,這個片子似乎宏大卻外強中幹。

雖然巨星雲集,卻總讓人感到捉襟見肘。雖然大場麵迭起(二次革命,五四運動等等),然而一來大場麵沒有顯示出更深刻的主題,比如孫中山,蔡鍔在護國運動中的表現,方佛隻是為了“共和”這麽一個激動人心的口號。而不是因為一個民族的生死存亡。整個片子就在星光的照耀下更加支離破碎。

  如果說對片子整體的話。就是影片的將近結尾是中共一大的嘉興南湖上的一葉小舟。這一幕算是唯美風格:美人周迅坐在船頭。小舟裏麵熱血沸騰,然後當鏡頭拉遠的時候,我們看到小舟外麵電腦製作的場景水平如鏡,風平浪靜。

  片子聚焦於風雲時代的正反豪傑們。而他們為之奮鬥的主體:工農大眾,卻放佛隻是作為背景而存在。毛潤之揮手說,世界大同。下麵站著的穿著藍布工人裝的白淨的群眾們隻是略作疑惑狀之後,就立刻五體投地。然後就跟著“共和”這麽個口號拋家棄子,拋頭顱灑熱血去了。

那種感覺,讓我立刻想起,上次我遇到一個崇拜毛潤之的所謂左派精英。他一幅救國救民的態度,他對我說,像你我這樣的人,怎麽可以親自去打抱不平呢?我們這樣的人是在旁邊指導別人行動的。他還解釋說,曆史就是就是毛,周這樣的人去挖溝渠,然後讓曆史順道而行的。

且不說這樣的人,嘴裏說著毛,然而事實上,並不了解毛主席說,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曆史的主人這段話。這樣的人實際上和所謂自由派精英一樣,是站在毛,以及他的戰友們的對立麵的

且說,通過從這個片子來看,拍攝者表達出了:精英,就是精英才是創造和修改曆史潮流的主人。

而他們表現的對象,毛和他的戰友們,要讓人民認識到,他們自己是曆史的真正主人這樣一個努力,可謂路漫漫其修遠。

而片子的另一個主要人物孫中山說,曆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就是這麽一個風雲突起的背景,本片再現出的是:風乍起,吹皺一春水。

此外,影片中嘉興南湖一幕之後,是南昌起義,飛奪瀘定橋,以及百萬雄師過大江那些倒在戰場以及掉下洪流的血肉之軀。以及寶塔山下的種種場麵,樸素,火熱,堅定。這一段剪輯是全片最感人的一幕。隻是卻讓人遺憾,“建黨偉業”方佛隻是停止在攻克南京總統府那一幕就結束了。建黨的偉業難道不包括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戈壁灘上升起的蘑菇雲,乃至黑絲帶翱翔雲端麽?

南湖一葉舟裏,建黨者們說,全世界的無產者聯合起來。而“建黨偉業”的結尾,難道不該放開眼界,給一個鏡頭給在非洲修橋鋪路的中國工程隊,給一個鏡頭給在那裏治病救人的中國醫療隊麽?

然而現在,我在非洲長期工作的朋友說,他真喜歡呆在非洲的感覺,他在那裏可找到了主子的感覺。

故而,一方麵,我認為這個片子不足。另一方麵,卻又想,這種認識的不足,甚至可以說是意識形態方麵的混亂僅僅是製片人的麽?影片給人的淩亂感,並不僅僅是拍攝者的,而更是急劇上升的劇變中的中國社會給與的。而這種意識形態的混亂,也日益成為其軟肋。一方麵,這個片子本身就是意識形態混亂的產物。另一方麵,該片又並不那麽恰如其分地指出了意識形態的方向。

 

好在,中國主旋律題材的影片正在重新起步,中國人對自己意識形態的重新認識和宣傳也正再次起步。

豈能指望區區一個起步階段的電影擔當更大的責任呢?

就借用毛潤之說過的,暫且讓他們說我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