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依以暖
文章來源: 托寶貓2013-11-21 02:43:17


以前在北方時,我們住在一個50平米的小公寓裏,雖然不大,但比起巴黎的30幾平米的閣樓,已經是很大的進步。

有一天兩人在屋子中央狹路相逢,左避右避都沒能避開,老鼐說:“你怎麽老在我麵前晃蕩?我轉過去遇到你,轉過來又遇到你?”

我說:“那你趕緊買個500公頃的大房子吧,我保證你任何時候都遇不到我,有事找我都得找一整天。”

在那個小公寓裏,受房屋麵積所限,我丈夫總是位於我一丈之內,不愧“丈夫”這個稱號。

昨天晚上我獨自回家來,天上飄著濕雪,冷得要命,才7點而已,除了偶爾遇見像我一樣急匆匆回家的人,路上基本空空蕩蕩了。街邊的商店們剛剛打烊,卻仍然開著燈,燈火通明地照出外麵的寂寥來。我經過街角中國人開的蔬菜店,沒有一個客人,老板雙手插在兜裏,百無聊賴地在門口跺腳。我問:“還不收工嗎?”他回答:“要到點才能關門的,不然也許有客人偏偏在這一二十分鍾裏來,看我沒到點就關門了,影響不太好。”

回到家忙忙碌碌吃了飯,把女兒弄到床上去,夫妻倆終於可以清靜地各自做一點事情,浪費時間也好、嚴肅工作也好,夜晚是安靜的、短暫的。

睡覺時我把腿放到老鼐的肚子上,像隻八爪魚一樣抱著他取暖。

他說:“你這是在暖和我吧。”

我說:“明明是從你那裏取暖啊。我覺得你比我暖和,難道你覺得我比你暖和嗎?”

他說:“我覺得你比我暖和。”

兩人都笑,覺得這樣很劃算,各取所需,都以為對方溫暖了自己。

老鼐喜歡“勺子”,就是兩人麵向同一方向屈腿側躺著,他從後麵抱著我。我喜歡“圓球”,就是麵向他,蜷成一個圓球,紮在他懷裏,腦袋抵著他的下巴。如果單純從取暖的角度來看,“勺子”比“圓球”有效,因為接觸的麵積更大,尤其是能溫暖我脆弱的左腰,而且睡姿也顯然更舒適。但我還是更喜歡“圓球”,覺得這樣很有胎兒蜷縮在母體中的感覺。難道是尋找安全感?我也不知道。

睡眠其實是自私的行為,證據就是不管我們入睡前抱得如何緊,醒來時必定是分開的,各自占據床的一邊。但自私的睡眠並不能抹殺入睡前擁抱的溫暖。在寒冷的冬天,這種溫暖更加顯得真切、實在。

對於我毫不掩飾、明目張膽地把他當作熱水袋,老鼐頗有意見,說:“你這樣太功利主義了。”

我說什麽叫功利主義啊,我這是信任你,不然滿大街走的都是恒溫37度的熱水袋,我也沒見人就抱嘛。

話出口我自己就忍不住笑了,想象那幅情景:我見人就抱,滿大街的熱水袋們嚇得四散奔逃。

有人說過:一世寒冷,隻要有片刻溫暖,終究是好的。

這溫暖作用於何處?精神還是肉體?是因為心暖了、所以感覺全身都暖了,還是因為全身暖了、所以感覺心暖了?我覺得兩者都有。

小時候的冬天,鑽到被窩裏簡直是苦差。那時沒有電熱毯這種東西,我媽媽用一個輸液空瓶裝滿熱水給我暖被窩。可是那瓶水如果不及時拿出來,下半夜就變成睡眠的幹擾因素和冷卻劑,雖然有不打鼾不磨牙不扯被子的好處,但溫暖的效果如何比得上恒溫的人體。

就算有500公頃的大房子,估計也是浪費。在寒冷裏,溫暖就是磁石,讓人現形並互相靠近,無處藏匿。自由和溫暖還真說不好哪一個更重要。一丈之內,啊不,一米之內,我感覺到你的熱氣蒸騰。相忘於江湖,不如相依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