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不可羅雀久矣
文章來源: 托寶貓2012-05-20 12:43:38


上周末去S城看戲,在餐館裏吃飯的當兒,老鼐給我講了一件趣事。

大百科全書老鼐的優點是博聞強記,嚴肅的知識和不嚴肅的八卦都知道得很多。缺點是好為人師,隨時不請自到地主動向我傳授知識。這麽多年來,我已經練就了選擇性失聰的功夫,遇上不感興趣的話題,就一隻耳朵進一隻耳朵出,心不在焉地嗯嗯啊啊。但是這麽多年來,老鼐也練就了火眼金睛。我一敷衍了事,他馬上就能看出來,立刻會根據授課內容提問:“我剛才說什麽了?”所以我想要不露痕跡地敷衍他,實在是越來越難。

不過這次他傳授的知識,我卻很感興趣。原因是此話題有關美食,而我是個吃貨。

老鼐說的是法國餐桌上的頂級美食ortolan。這是一種小鳥,由於肉質的細嫩鮮美而被美食家們追捧,是王公貴族桌上的美味。拉封丹寓言《城裏老鼠和鄉下老鼠》裏,城裏老鼠請鄉下老鼠去吃的,就是ortolan的殘羹冷炙。這種小鳥由於千百年來被大量捕殺,已經瀕臨滅絕,1999年終於立法禁止捕獵了。

關於這種小鳥,老鼐說的兩個八卦很有意思:第一是吃這種小鳥時,食客頭上要罩一塊布。老鼐的說法是因為小鳥太小,食客幾乎是整隻嚼碎下肚,吃鳥不吐骨頭,吃相不雅,為了斯文起見,要罩一塊布來遮蓋整個頭部。後來我查到另一種解釋,說在頭上蒙一塊布,是為了讓菜的香味不四下流失。不過我覺得還是老鼐的說法比較有趣。雖然他這種遵紀守法的小平民,沒吃過這道珍饈,與此有關的所有知識不過是紙上談兵、道聽途說而已,其中有自我發揮或者胡說八道的成分,也並非沒有可能。

第二個有關這種小鳥的八卦,是法國前總統密特朗在臨終前曾經邀請親朋舉行一場告別宴會,指名要吃這種鳥。這個舉動在他死後還常常被人詬病,被政敵們引以為口實,來指責他不環保。不過後來我查,好像密特朗吃這種鳥是在立法禁止捕獵之前。如果這樣,他就算不環保,倒是沒有明目張膽地違法。

老鼐說了半天,我隻記住了一個單詞ortolan,不知道中文叫什麽。倒是突然想起了周星馳《食神》裏的一道菜,好像也是小鳥,叫什麽“禾花雀”。電影裏的有關情節是:

廚藝大賽。周星馳演的食神對做這道菜的師傅說:“零分!因為太醜了。”
師傅說:“怎麽可能?我的禾花雀全是百裏挑一的,無論身材、相貌都是一等一。”
周星馳:“我指的不是禾花雀,我指的是指閣下。”
師傅:“說我醜。喂,我醜不醜關菜什麽事?”
周星馳:“有事。試問見到閣下的尊容,有誰還有胃口吃東西呢?所以我連看都不敢看你一眼。”
師傅:“我醜也有罪呀!”
周星馳:“有。身為一個廚師,當然要考慮到食客最細微的心理。就好比演三級片的女明星,都要靠隆乳來取悅觀眾。你還有點潛質,不過先整個容再說。”

那天在餐館裏回憶起這段情節,我笑得花枝亂顫。一邊笑一邊費盡力氣把整段台詞翻譯給老鼐,然後問他:“你說的ortolan有沒有可能就是電影裏說的這種禾花雀? ”

老鼐說:我哪知道啊。

原來大百科全書也有局限。再怎麽淵博,人家也不知道“he hua que ”是什麽東西。

像我這種富有求知精神的人,怎麽會就此罷休呢?回到家就認真查了查,結果如下:

ortolan,中文叫圃鵐,拉丁學名叫作Emberiza hortulana
禾花雀,中文大名叫黃胸鵐,拉丁學名叫作Emberiza aureola

原來這兩種鳥雖然不是同一種,但果然有親緣關係,都是Emberiza一家的!至少也算個表親。哥兒倆難兄難弟,一個被法國人吃得幾乎滅絕,另一個被中國人吃得幾乎滅絕。現在都是被保護動物了,黃胸鵐是“易危”,圃鵐更慘,是“瀕危”。我找到了哥兒倆各自的照片:

圃鵐


黃胸鵐


可以看出,兩種鳥長得還是有點像的。而且都因為人類的口腹之欲遭受了滅頂之災。可憐啊。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吃過的一種鳥,不知道學名叫什麽,當地俗名叫作“秧雞”。是稻田裏的一種半水鳥。據我媽媽說,當時這種鳥是如此繁多,以至於賣鳥的都是一麻袋一麻袋地賣。現在想來,現在這種鳥幾乎絕跡,大概也是被人們給吃光的。

人類太能吃了。一人一張嘴,最多不過三十二顆牙,居然能把一個物種都給吃得幾乎滅絕。想想夠恐怖。

最後,放張網上找來的吃ortolan的照片(咱這種遵紀守法的小平民,也就隻能道聽途說、紙上談兵了)。我覺得頭上蒙的那塊布,神神叨叨的,看上去實在像鬼,也像中國某些地方出殯時孝子們的蒙頭巾。這些饕餮們就算要裝模作樣,難道不能戴個漂亮點的麵具麽?這副尊容如何對得起盤裏的小鳥?